ID: 22955823

第三单元 9 桃花源记 同步练习(学生版+答案版) 2024-2025学年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日期:2025-05-13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12次 大小:15118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八年级,编版,语文部,学年,2024-2025,答案
    第三单元 陶冶情怀 9 桃花源记 【经典永流传】 渭川田家 [唐]王维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锦书】 【微赏】描绘了一幅牛羊徐徐归村图,以夕阳斜照村落的景象,渲染暮色苍茫的浓烈气氛,并把它作为总背景,统摄全篇。景语即是情语,表达对恬淡闲适生活的羡慕和向往。 一课一赏·闲适田园 夯基厚积致远 1.正字音 屋舍(shè)  俨(yǎn)然  阡(qiān)陌 垂髫(tiáo)  邑(yì)人  间(jiàn)隔 诣(yì)太守  豁(huò)然开朗 怡(yí)然自乐  此中人语(yù)云 2.晓词义 (1)缘溪行  缘: 沿着,顺着  (2)芳草鲜美 鲜美: 新鲜美好  (3)落英缤纷 缤纷: 繁多的样子  (4)欲穷其林   穷: 尽  (5)豁然开朗  豁然开朗: 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开阔敞亮  (6)屋舍俨然 俨然: 整齐的样子  (7)桑竹之属 属: 类  (8)阡陌交通 阡陌: 田间小路  交通: 交错相通  (9)悉如外人   悉: 全,都  (10)黄发垂髫垂髫: 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  (11)具答之   具: 详细  (12)便要还家  要: 同“邀”,邀请  (13)咸来问讯  咸: 全,都  (1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 妻子儿女  绝境: 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15)遂与外人间隔间隔: 隔绝、不通音讯  (16)乃不知有汉  乃: 竟然,居然  (17)无论魏晋  无论: 不要说,更不必说  (18)皆叹惋    叹惋: 感叹惋惜  (19)不足为外人道也 不足: 不值得,不必  (20)各复延至其家  延: 邀请  (21)便扶向路    向: 先前的  (22)处处志之    志: 做记号  (23)诣太守     诣: 拜访  (24)欣然规往    规: 打算,计划  (25)未果 果: 实现  (26)寻病终     寻: 随即,不久  (27)后遂无问津者  问津: 询问渡口。这里是“访求、探求”的意思  3.写句意 (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译文: 芳草遍地,新鲜美好,落花纷纷。  (2)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译文: 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穿戴,都跟桃花源外面的人一样。  (3)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省略句) 译文: (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于是就同外界的人隔绝了。  (4)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省略句) 译文: (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就更不必说魏晋了。  4.默名句 (1)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芳草鲜美 , 落英缤纷 。 (2) 土地平旷 , 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5.记常识 (1)本文作者是 东晋 (朝代)的 陶渊明 ,名 潜 ,字 元亮 ,著名诗人,他的 田园 诗最为著名。 (2)记:古代的一种 散文 体裁,可叙事、写景、状物,抒发情怀抱负,阐述观点。 聚焦探本究源 【文脉梳理】 【重点探究】 1.[人物形象]作者笔下桃花源人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多】  ①从“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中可以看出桃花源人热情好客、勤劳、朴实、善良。②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可以看出桃花源人乐观、知足。③从“土地平旷……悉如外人”中可以看出桃花源人勤劳、质朴。  2.[写作技巧]“便扶向路”,又“处处志之”却“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作者这样写渲染了桃花源的神秘,增添了故事的传奇色彩,使人觉得桃花源是一个似有而无、似真似幻的所在,暗示桃花源是虚构的境界。  【难点突破】 作者为什么虚构一个世外桃源 【深】其用意何在 我们应当怎样看待这样的理想  作者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世外桃源,寄托了自己美好的政治理想,表达了自己反对剥削压迫、反对战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