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55829

第四单元 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2024-2025学年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学生版+答案版)

日期:2025-05-1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96次 大小:11421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第四,八年级,答案,学生,下册,编版
    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经典永流传】 冬夜读书示子聿(其三) 宋·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 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锦书】 【微赏】诗人在书本与实践的关系上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从实践中产生的认识,是获取知识更加重要的途径。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精神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 一课一赏·躬行 夯基厚积致远 1.正字音 瞭望( )  缅怀 警示( )   彷徨( ) 因为这样,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便被埋没 助记( )了。 2.明字形 探chá( )  格物zhì( )知 xiù( )手旁观  不知所cuò( ) miǎn( )怀  zūn( )照 辨析1 3.晓词义 (1) :对于不能直接观察的事物或现象用仪器进行考察和测量。 (2) :比喻置身事外或不协助别人。 (3)不知所措 辨析2: 。 (4) :推究事物原理,从而获得知识。 (5) :形容非常顺利,毫无波折或挫折。 4.记常识 (1)丁肇中,美籍华裔物理学家,祖籍中国山东。获得1976年诺贝尔 学奖。 (2)本文是一篇 。1991年丁肇中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情系中华”大会上发表本文。 警示   缅怀:怀念;追想(已往的人或事,含崇敬意)。缅:遥远。注意与“沉湎”的“湎”区分。 助记 何时读“mò” 没 辨析1 遵·尊  ———遵”常用于描述对规则、法律、习惯等的遵守和顺从,强调的是一种行为上的遵循。  ———尊”则更多地用于表达对他人的敬意和尊重,强调的是一种态度或情感。 辨析2 不知所措·无所适从  ———不知所措”强调面对困境的一种神态、反应。“无所适从”强调在众多言论、观点中无法选择。   例:犯罪分子听到警车鸣笛的声音,如惊弓之鸟一般不知所措。 太多人对他提出建议,把他弄得无所适从。 精练旗开得胜  建议用时30分钟 基础型学习任务群积累与运用 1.请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1)~(3)题。(8分) 丁肇中在接受《liào望》周刊授予的“情系中华”征文特别荣誉奖时谈到,在中国传统教育里,最重要的书是“四书”。“四书”之一的《大学》里这样说: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就是说,从探察物体中得到知识。用这两个词语描写现代学术发展是再恰当不过的了。现代学术的基础就是实地的   ,就是我们现在所谓实验。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试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   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是在研究学术中不可缺少,而是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也是不可少的。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几千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这个意义就是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   ,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地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 ①liào望(瞭) ②恰当(dànɡ) (2)填入选段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探讨     检讨     探察 B.探察     检讨     探索 C.探察     探讨     探索 D.探讨     检讨     探察 (3)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加以修改。(3分) 2.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实验的过程精彩纷呈,我饶有兴趣地袖手旁观着。 B.面对老师的严厉斥责,胆小的他不知所措。 C.我们在学习中要格物致知,深入探究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D.学习不能一曝十寒,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 3.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 ( ) A.“格物”“致知”出自儒家经典《大学》,该书为“四书”之一。 B.丁肇中,美籍华裔物理学家。他的《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是针对当前传统教育下的中国学生现状发表的讲演。 C.宋代王阳明把《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编在一起,称为“四书”。 D.古人把“梅”“兰”“竹”“菊”称为四君子。 发展型学习任务群阅读与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