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经典永流传】 终南山 [唐]王维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锦书】 【微赏】这一联诗,写一切景物都笼罩于茫茫“白云”、蒙蒙“青霭”之中,看不见,看不真切,为我们留下了驰骋想象的广阔天地。 一课一赏·高山 夯基厚积致远 1.正字音 棱角(lénɡ) 砾石(lì) 虔诚(qián) 蠕动(rú) 腈纶(jīnɡ) 警示1 皱褶(zhě) (1)此刻倒霉迹象接踵(zhǒnɡ)而至,频频小震酝酿着某一两次大地震:手背生起冻疮,肩背脖颈(ɡěnɡ) 积累疼痛得不敢活动,连夜高烧,不思饮食…… (2)这样的身体状况真是大煞(shā)风景。 2.明字形 zhòu(骤)然 懈dài(怠) dūn(敦)实 衰jié(竭) 漫yì(溢) 演yì(绎) chuān(川)流不息 警示2 màn(漫)不经心 3.晓词义 (1) 懈怠 :松懈懒惰。 (2)豁然: 形容开阔或通达 。 (3) 风云变幻 :像风云那样变化不定。比喻时局变化迅速,动向难以预料。 (4)接踵而至: 指前脚跟着后脚,接连不断地来,形容来者很多或事情持续发生 。 (5)历历在目 辨析: 指远方的景物看得清清楚楚,或过去的事情清清楚楚地重现在眼前 。 4.记常识 本文作者 马丽华 ,特立独行的雪域文化歌者。著有散文集《西藏之旅》和长篇散文《藏北游历》《西行阿里》《灵魂像风》等。 警示1 腈纶(合成纤维的一种)。读音是jīnɡ lún,不要误读。 积累 依境定音 他的脖颈(ɡěnɡ)因为长时间低头工作,出现了严重的颈(jǐnɡ)椎病。 警示2 ———川流不息”形容行人、车马、船只很多,像河流一样连续不断。“川”意思是河流。不能写成“穿”。 辨析 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历历在目”强调往事一件件清清楚楚地呈现在眼前。主语一般是往事。 “记忆犹新”强调往事就像刚刚发生一样,突出记忆保持如新。主语一般是人。 例:童年的趣事历历在目。 当年老师教我练拳的情景,记忆犹新。 聚焦探本究源 【文脉梳理】 【重点探究】 1.[对比之妙]作者写冰谷中人们的活动,有何作用?【巧】 写冰谷中人们的活动,把人在自然奇景面前的渺小与各拉丹冬的高大险峻形成鲜明的对比,更加突出了各拉丹冬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敬畏之情。 2.[用词之美]从加点词语运用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多】 这一派奇美令人眩晕,造物主在这里尽情卖弄着它的无所不能的创造力。 句中“眩晕”原指一种症状,感到自己或周围东西旋转,这里指“浩浩苍苍”的美景令人目不暇接,让人不知该看什么;“卖弄”一词原指有意显示,炫耀(自己)的本领,这里是贬词褒用,并用拟人手法,突出了造物主无所不能的创造力。两词表现了作者对冰峰、冰河等景色感受到的震撼,以及对自然奇美景色的敬畏和赞美之情。 【难点突破】 [写作手法]作者是怎样描写各拉丹冬的冰塔林的 试结合课文内容具体分析。【清】 (1)作者对冰塔林的描写详略得当,首先从描写自己身处冰窟的感受开始,写到冰风的呼啸与川流不息,然后详细描写冰体的千奇百怪、美不胜收。 (2)主客观融为一体。作者在描写冰塔林时非常注意把主观的感受、想象与客观的描写融合在一起,往往从眼前的景物出发,做时间维度上的延展。如对冰窟和冰风的描写,突出异样的“温暖”感受,既写风的“扫荡”,更把思绪放飞到洪荒之始,感叹自然的永恒。这样的写法既增加了文章的厚度,又赋予文章独特的韵味。 【读写联动】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中作者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随着立足点和观察视角的变化,作者笔下的景物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如果你是小导游,向来观摩的老师和同学简要介绍自己美丽可爱的校园,请你按照一定的顺序,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写一段解说词。(200字左右)【妙】 示例:欢迎各位老师、同学参观我们美丽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