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回延安 【经典永流传】 【锦书】 【微赏】以形象的说法,突出延安精神的重要价值和意义,强调它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一课一赏·延安精神 夯基厚积致远 1.正字音 搂定(lǒu) 柳林铺(pù) 白羊肚(dǔ) 登时(dēnɡ) 糜子(méi) 辨析1 树梢(shāo) (1)紧紧儿贴(tiē)在心窝上。 (2)老爷爷进门气喘(chuǎn) 积累得紧。 2.明字形 油mó(馍) 眼kuànɡ(眶) 心wō(窝) (1)满yáo(窑)里围得不透风,脑pàn(畔)上还响着脚步声。 (2)一zhǎn zhǎn(盏)(盏)电灯亮又明。 3.晓词义 (1)登时: 立刻 。 (2) 糜子 :一种形状像小米、没有黏性的黍类谷物。 (3)保卫 辨析2: 保护使不受侵犯 。 (4) 白生生 :陕北方言中的一个词汇,用来形容某物非常白净。 (5) 鸡毛信 :一种粘附有鸡毛以表示需要迅速传递的紧急信件。 (6)天南海北: 形容距离遥远,也指相距遥远的不同地方 。 4.记常识 本诗作者是 贺敬之 ,现代诗人、剧作家。1945年与丁毅执笔集体创作新歌剧《 白毛女 》,《回延安》用陕北民歌“信天游” 拓展的形式写成,展示了浓郁的陕北风情。 辨析1 “麻”头三杰———糜、靡、麾 不管你是喝着糜(méi)子粥还是吃着肉糜(mí)长大,无论你曾是生活艰苦或是奢靡(mí),都应在将军麾(huī)下奋勇杀敌,力争所向披靡(mǐ)! 积累 “耑”旁几兄弟 门被踹(chuài)了几下,他惴(zhuì)惴不安地喘(chuǎn)着粗气,揣(chuǎi)摩着门外是谁。 辨析2 保卫·捍卫 ———保卫”指保护,使不受侵犯,可与“国家”“边疆”等搭配; ———捍卫”意思与保卫相近,但对象多是比较抽象的事物,可与“真理”“主权”等搭配。 拓展 信天游 信天游是流传在中国西北地区的一种民歌形式。这是一部用老镢镌刻在西北黄土高原上的传世巨著,这是黄坡黄水之间的一朵奇葩。 其歌词是以七字格二二三式为基本句格式的上下句变文体,以浪漫主义的比兴手法见长。 聚焦探本究源 【文脉梳理】 【重点探究】 1.[动词妙用]作者在第一节中是怎样通过一系列动词表现情感的 有何作用 【巧】 ———抓”“贴”等逼真的动作,表现了诗人回到延安时的激动情景。“双手搂定宝塔山”的“搂”字,写尽了作者对延安的怀念。最后一个“扑”字,强烈、准确地表达出作者见到亲人们时的激动心情。“唱”“笑”“招”具有拟人的色彩,渲染了欢乐的气氛。 2.[写作手法]诗人在创作时,常巧妙地运用比兴手法,这种手法既贴切又自然,为诗歌增添了丰富的音乐性。试从诗歌中找出运用比兴手法的句子,并说说其作用。【深】 示例:比:“母亲延安就在这里”“母亲延安换新衣”“再回延安看母亲”“头顶着蓝天大明镜”。 兴:“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作用: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表达得更形象而通俗易懂。 【难点突破】 [民歌特色]全诗采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两行一节,节内押韵,形式活泼,节奏自由。试选两三个诗节做简要分析。 示例:文中第六诗节和第七诗节中“白羊肚手巾红腰带,亲人们迎过延河来”“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一头扑在亲人———,“带”“来”“———字字押韵,诗行错落有致,读起来高亢悠远,充满了韵律美。 【读写联动】 《回延安》多处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表达效果,烘托了气氛,表达了诗人强烈的感情。请你也试着运用夸张的手法写一个片段。(50字左右)【妙】 示例:村里人都说“朵阿嫲”真是抠到了极致,恨不得在蚂蚱身上都能刮下二两肉来,背地里偷偷叫她“铁母鸡”。可“朵阿嫲”却满不在乎。 答题【巧】一点 “动人心弦”的动词 动词是表示人或事物动作、存在、变化的词。好的动词能够鲜明生动地表现事物的特征,展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