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答案评分说明 一、 选择题(共 12题, 每题2 分, 共24 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题号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答案 C A B D C A B A D C B D 二、 非选择题(共 4 题, 共 36 分) 30. 【留学教育】 (10 分) (1) 原因: 唐朝政治稳定, 经济繁荣, 文化昌盛, 对外交通发达; 实行开放包容的对外政策; 唐 朝的影响力向周边辐射; 日本、 朝鲜等国家希望学习先进文化, 发展友好关。(2 分) (2) 分析: (4 分) 经过两次鸦片战争, 清政府的一些官员认识到了西方的船坚炮利, 推行洋务新政, 派遣留学生赴美学习科学技术; 日本明治维新后国力增强, 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加重, 一部分留学生赴日留学,寻求救国之道, 涌现出一批民主革命的领导人和新文化运动的骨干分子; 五四运动前后, 一些先进知识分子留学法国, 进一步探索救国救民真理, 学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 逐渐成为中国共产党的骨干和领导力量(任答出以上其中 2 点) (3) 态度: 中国: 号召留学生回国建设; 美国, 禁止中国留学生回国。(2 分) 原因: (2 分) 国内背景: 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恢复国民经济, 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 急需争取尚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海外学子回国服务。 国际背景: 中美关系恶化。 31.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8 分) (1) 派别: 地主阶级洋务派; 资产阶级维新派; 资产阶级革命派等(3 分) 原因: 都没能解决民族独立这个根本前提; 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1 分;答出其中 1 点即可) (2) 特点: 以重工业为主, 成就突出(1 分) 原因: 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热情高涨; 社会主义制度具有优越性, 国家能集中力量办大事; 党的正确领导; 苏联的援助等(2 分; 答出其中 2 点即可) (3) 历史作用: 推动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促进了中国现代化发展。 (1 分) 32. 【饮食文化与时代变迁】 (8 分) (1) 新航路的开辟, 土豆被带入欧洲; 战争促使土豆种植扩大; 饥荒, 土豆可救荒。 (2 分; 任意答出两点) (2) 变化: 食物多样化; 出现土豆等外来食物; 饮食结构趋于均衡; 饮食时间逐渐定形。 (2 分;任意答出两点) 原因: 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广大劳动人民收入增加, 生活水平提高; 交通工具发展, 便利了食物的运输; 英国与殖民地之间经济联系密切, 引进大量外来食物。 (2分; 任意答出两点) (3) 影响: 经济方面: 增加财政收入; 促进城市发展; 加速对外贸易发展;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欧洲的财富积累; 生活方面: 改变了生活方式和社会风尚。 (一个角度任答一点, 每点 1 分, 共 2 分) 33. 【国际关系】 (10 分) 示例一 两次世界大战推动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动(2 分) 1918 年 11 月,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协约国的胜利而告终, 战后, 战胜国瓜分了战败国的海外殖民地, 并对它们实行严厉的政治、 经济和军事制裁, 并建立起英法控制的国联。 (2 分) 战后由战胜国建立的国际新秩序, 开始改变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世界形成了英法美主导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新的国际秩序没有带来真正的和平, 反而孕育着另一场大战。 (2 分) 1931 年九一八事变, 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 1945 年 9 月, 战争以反法西斯联盟的胜利而结束, 在战争后期, 反法西斯同盟开始构建的雅尔塔体系, 形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新秩序。 (2 分) 国际格局从欧洲中心走向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 新的国际秩序仍有强权政治的烙印, 但对战后和平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2 分) 示例二 世界格局由欧洲为中心走向美苏两极对峙格局(2 分) 第一次世界大战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世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