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56922

9 桃花源记 课件(共25张PPT)

日期:2025-05-13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29次 大小:744645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桃花源,课件,25张,PPT
  • cover
(课件网) 桃花源记 作者简介 贰 壹 叁 名潜,字渊明,又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 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有《陶渊明集》。 《饮酒(其五)》(对宁静自由的田园 生活的热爱,闲适自得的情趣) 晓文体 “记”是一种文体,可以记人记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故又称“杂记”。在写法上“记”大多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抒情。《桃花源记》就是一篇虚构基础上的记人记事之作。 目录 研读,整理巩固 悟读,出而复寻 品读,邂逅桃源 赏读,偶入桃林 壹 贰 叁 肆 辨字音 屋舍俨然 阡陌交通 黄发垂髫 便要还家 率妻子邑人 遂与外人间隔 此中人语云 诣太守,说如此 全文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全文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渔人捕鱼时偶然发现桃花林的经过 第二部分(2-3):渔人进入桃花源的见闻(受到热情款待后辞去的过程) 第三部分(4-5):渔人离开桃花源后,太守派人探访未果级刘子骥探访未果的情形 理结构 作为视频提问! 1、渔人是怎样发现桃花源的?他进入桃花源之前见到了怎样的景象? 2、渔人在桃花源见到的景和人有何特点?桃花源人对外界社会情况了解吗? 3、人们根据渔人的标志再去寻找桃花源,结果怎样? 偶入桃林 壹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赏读,偶入桃林 邂逅桃源 贰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品读,邂逅桃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品读,邂逅桃源 出而复寻 叁 悟读,出而复寻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时代背景 东晋末年,时局动荡不安,国家分裂,政权交替,战争频繁。国家政治贪腐,许多有志之士不能施展抱负,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陶渊明生活在战乱频繁的环境里,中年以后长期隐居农村,对农村的现实有更深的了解,对人民的愿望有着深切体会。 整理巩固 字词 省略句等 肆 一词多义 舍 为 寻 乃 武陵人捕鱼为业:动词,作为 不足为外人道也:介词,对 便舍船,从口入:动词,舍掉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名词,房屋 见渔人,乃大惊:副词,于是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副词,竟然 寻向所志:动词,寻找 未果,寻病终:副词,不久 古今异义 鲜美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古:颜色鲜艳美丽 今:指食物味道好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古:交错相通 今:指各种交通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交通 妻子/绝境 无论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古:妻子和儿女 今:指已婚男子的配偶称呼 古: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今:指没有出路的境地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古:不要说,更不必说 今:连词,表示在任何条件下结果都不会改变 通假字 词类活用 便要还家:“要”同“邀”,邀请 1、未果,寻病终:名作动,实现 2、复前行,欲穷其林:名作状,向前,往前 3、渔人甚异之:惊异,诧异。形容词意动用法,对……感到惊异 特殊句式 1、判断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