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写游记》 ———统编教材八下第五单元写作项目学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根据游踪和自身体验,合理安排游记写作的顺序,使文章有层次,有条理。 2.能多角度观察生活,抓住景物或者游览场所的特点来写,突出重点,详略得当。 3.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培养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 1.能多角度观察生活,抓住景物或者游览场所的特点来写,突出重点,详略得当。 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培养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怀。 教学过程: 直接导入:你有没有和父母、同学一起外出旅游过呢?把游览时的经历和感受写下来,就是游记。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讨怎样写游记。 项目一: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足之所至 活动一:知目标 肯定有同学要说,那还不简单吗?那么我们先来看看下面这段“游记”: “5月28日,我和爸妈一起去游览北海公园。 10点,我们到了公园门口,买票进去。 首先看到公园里有一个很大的湖,一些人在湖上划船,湖边有很多游客。 我们沿湖行走,湖边有亭子,亭中有人休息。 我们爬上了名为琼岛的小山,看到了负有盛名的北海白塔。” 你能说说以上“游记”的不足之处吗? 明确:“流水账”式游记存在的问题:缺少对具体景物细致的描写,材料主次不清,详略不当;缺少自己游览时生发的独特思想情感的表达。 这样的“游记”在我们日常的习作中屡见不鲜,所以这节课,我们就要结合第五单元学过的游记,跟着名家来学写游记。请看本节课学习目标(出示学习目标)。 活动二:明游踪 1.游记写什么? 明确:一是交代游踪、通过游踪记述游览的经过,以此串起全文。二是描写景物,抒发感受。 2.作文如串珠,需要一条线索。游记常常以“游踪”为线索,将自然风光和游览观感有机结合起来。回顾《一滴水经过丽江》: 《一滴水经过丽江》作者化身为一滴水,以水的踪迹为线索从玉龙雪山顶→驿道→纳西族村庄→丽江坝草甸→落水洞→黑龙潭→四方街前→玉河→四方街→城外的果园和田地→丽江坝中→金沙江边→跃入江流→奔向大海,全方位展现了丽江古城的自然风光、历史沿革和人文景观。行文借助一些标志性或提示性的词句,把游踪展现得非常清楚。 3.游踪起到交代和串联的作用即可,不必将游览行动巨细无遗地叙述出来。在写作中,对重要的行程、有特色的景观要重点描写,其余的可以略写甚至不写。 例如《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侧重写冰塔林,这是著名的长江奇观之一,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景物。又如:《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主次分明,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当然,游览过程中一些特别的经历也可以写出来,以增强文章的可读性。比如《登勃朗峰》后半部分中“车夫之王”的言行,这是旅途中难得的趣事,值得一写。 小贴士:除此之外,游览中见到的社会生活、风土人情、山川景物、名胜古迹以及听到的神话传说等,都可以作为游记的材料。 活动三:边学边练 在你记忆中,哪一次旅程让你印象最深刻?在写之前,请你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向大家介绍你的游踪及见到的的景致。(课前导学任务单布置任务) 小贴士:旅途的见闻丰富多彩,但不可能什么都写进文章里,下笔前要先理一理自己的思绪:本次游览先后到过哪些地方?看到过哪些景致?准备详写的内容是哪些?略写的内容又是哪些?哪些内容可以不写? 项目二: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目之所至 活动一:回顾技法 怎样才能把美丽独特的景致更好地用文字呈现?让我们来看看名家是怎么做的。 1.可抓住最富有特征或代表性的,或者是最能打动你的景物来刻画。比如马克吐温挑选博朗峰上色彩斑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