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56931

2 回延安 课件(共74张PPT)

日期:2025-05-1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87次 大小:5745493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延安,课件,74张,PPT
  • cover
(课件网) 21世纪教育网 回延安 关于“延安”的诗词 1、律管风生消暮景,塞原烟静绝妖氛。坐移残烛光阴变,故旧年华一夜分。(向敏中《延安守岁》) 2、羁旅兼边思,川原蹀血新。烟云长带雨,草树不在春。细水淘沙骨,惊飚转路尘。今朝见烽火,白首太平人。(司马光《延安道中作》) 3、种柳穿湖后,延安盛可游。远怀忘泽国, 真赏即瀛洲。(范仲淹《依韵和延安庞龙图柳湖》) 新课导入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一批又一批进步青年奔赴延安,在延安学习、生活、战斗、成长,和延安人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后来他们离开延安奔赴全国各地。这些人离开延安后,对延安魂牵梦绕。若干年后,他们回到延安看到那熟悉的山山水水和热情的乡亲们时,会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贺敬之的《回延安》,体会一下这种心情。 学习目标 1.了解“信天游”这种民歌形式,积累“糜子” “脑畔”等词语。 2.感知诗歌内容,理解诗中的地域文化特点和 民俗内涵。 3.朗诵这首诗,把握其形式特点和语言风格,学习“比兴”手法在诗歌中的运用。 4.体会诗人对“母亲延安”的感情,理解诗人“大我”的革命情怀。 作者简介 【贺敬之】现代著名诗人和剧作家。1924年生,山东枣庄市峄县人(今山东台儿庄)。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届荣誉委员。15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16岁到延安入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17岁入党。主要作品有《回延安》《放声歌唱》《雷锋之歌》等。出版有诗集《放歌集》《并没有冬天》《朝阳花开》等。 1945年和丁毅执笔集体创作我国第一部新歌剧《白毛女》,获1951年斯大林文学奖。这是我国新歌剧发展的里程碑,作品生动地表现出“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这一深刻的主题。 字音字形 羊羔 糜子 窑 黍类 柳林铺 盏 喘 白羊肚毛巾 脑畔 眼眶 pù dǔ méi yáo shǔ zhǎn chuǎn pàn kuànɡ ɡāo 油馍 mó 背景链接 本诗选自《贺敬之诗选》(人民文学-出卷网-2004年版)。 1940年至抗战结束,贺敬之一直在延安学习、工作,与当地军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1956年,贺敬之回到阔别十年的延安,参加西北五省(区)青年造林大会。大会期间,诗人受到革命老区人民的热烈欢迎,目睹延安城的新貌,情不自禁地写下了这首《回延安》。 这首诗政治性和抒情性都很强,地域特色鲜明,民歌气息浓厚,在20世纪50年代创作的革命诗歌中属于上乘之作。 创作背景 创作特点 ( )店铺 ( )铺开 铺 pù pū 【串句记忆法】他在刚睡熟的孩子的肚(dù)子上盖了一条白羊肚(dǔ)手巾。 ( )糜子 ( )糜烂 糜 méi mí ( )踏步 ( )踏实 踏 tà tā 读“pù”时多用作名词;读“pū”时多用作动词。 一般读作“mí”,只在意为“糜子”时读“méi”。 动物的胃用作食品时叫(dǔ)。 多音字 延( ) 廷( ) 延安 朝廷 yán tínɡ 窑( ) 窖( ) 窑洞 地窖 yáo jiào 形近字 理解词语 【几回回】一回又一回。陕北方言里,量词的构成方式往往用叠字,表示数量多。课文中另有“一口口”“几辈辈”等,都有“一……又一……”的意思。 【糜子】一种果实形状像小米,没有黏性的黍类谷物。 【米酒油馍】黍米酿的酒和油炸的黍米面饼。 【脑畔上】这里指窑洞的顶上。 【鸡毛信】抗战期间流行于根据地的一种黏附有鸡毛以表示需要迅速传递的紧急信件。 【留脚印】课文中的意思是,毛主席在那里住过,留下了革命的足迹。 【赤卫军】就是赤卫队,指我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里不脱离生产的人民武装组织。 文章感知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诗人是按照怎样的线索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3.提炼关键词,概括出各节诗的主要内容。 朗读指导 (1)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