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诗词三首 考点一对一 古代诗歌中的用典 典题示例 《行路难》(其一)中诗人借用姜尚和伊尹的典故有什么作用? 【答案】①表达了渴望自己能像姜尚和伊尹一样被任用,实现“济苍生”愿望的情感。②写出了诗人内心的不甘,仍对从政有所期待。③表现了诗人既愤懑于现实,又寄希望于未来的复杂心情。 指点迷津 用典,即在诗词中引用历史事件、经史或诗词中的语句及神话传说,直接或间接地表达作者的意见。它是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说明事理、抒发感情的修辞手法。 例如,杜牧《泊秦淮》中“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就是引用了《玉树后庭花》之典。《玉树后庭花》是陈后主所作的靡靡之音。这两句诗表面看是批评商女,实际上是讽刺晚唐官僚贵族沉湎于声色歌舞,成为千古名句。 解答这一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典故的意思,再分析诗人借用典故的用意。 小试身手 本课第3题、第8(1)题。 @基础夯实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金樽(zūn) 侧畔(bàn) 烂柯人(kē) 朱阁(ɡé) B.投箸(zhù) 暂凭(zhàn) 宫阙(què) 婵娟(chán) C.玉宇(yǔ) 歧路(qí) 沧海(cānɡ) 琼楼(qiónɡ) D.凄凉(qī) 茫然(mánɡ) 绮户(yǐ) 长精神(zhǎnɡ)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金樽清酒斗十千 樽:盛酒的器具 长风破浪会有时 会:一定、必然 B.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酬:答谢 暂凭杯酒长精神 长:增长、振作 C.把酒问青天 把:执、持 何事长向别时圆 长:常常 D.高处不胜寒 胜:忍受、禁受 直挂云帆济沧海 济:救济、周济 3.下面诗句没有运用典故的一项是( ) A.怀旧空吟闻笛赋 B.到乡翻似烂柯人 C.沉舟侧畔千帆过 D.忽复乘舟梦日边 4.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B.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C.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D.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B.“一门父子三词客”指的是苏东坡、苏轼、苏辙。 C.刘禹锡,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有“诗豪”之称。 D.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我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代表作有《早发白帝城》《行路难》《将进酒》等。 6.古诗文默写。 (1) ,寒林空见日斜时。(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2)中华诗文里,说不完的家国初心,写不尽的使命担当。观洞庭晚秋,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 , ”一语道破为官真谛;朝奏夕贬的韩愈,面对困顿前路,仍用《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的“ , ”两句表赤胆忠心。 (3)《湖心亭看雪》中“ , , ”三句,写出了冰花皎洁、白汽弥漫,天空、云层、远山、湖水之间白茫茫浑然难辨的雪景。 (4)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所发表的演讲中引用“ , ”[李白《行路难》(其一)],寄寓中俄关系将继续破浪前行。 (5)《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作者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发出了“ , ”的感慨,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6)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既富有哲理又能体现作者豁达胸襟的句子是: , , 。 7.阅读李白《行路难》(其一),完成题目。 (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蕴含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请简要分析。 (2)请从体裁、题材、语言风格、表现手法、思想情感、人生态度等方面任选一个角度具体谈谈本诗与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的异同。 8.阅读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完成题目。 (1)下列对这首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