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下第七单元《语文园地》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语文园地安排了四个板块的内容。 “交流平台”围绕习作中如何有意识地用上平时积累的语言展开交流。教材呈现了两个泡泡:一个以《鹿角和鹿腿》一课的“没精打采”为例,引导学生在习作中用上平时积累的词语;另一个以《我们奇妙的世界》中的句子为例,引导学生在习作中仿写课文中的精彩句子。 “词句段运用”安排了两项内容。第一题是仿照课文《海底世界》,用问句作为开头说一段话,在运用中体会文章用问句开头的作用。第二题是学写寻物启事。寻物启事属于应用文的一种,一般包含标题、正文、署名和日期,正文要交代清楚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丢失的物品及特征,自己的联系方式,最后要表达谢意。 “书写提示”以八个字为例,提示了笔画较少和笔画较多的字的书写要领。 “日积月累”安排的是一组八字成语。八个字组成的成语,前后四字表达的意思是相关联的,所以大多数情况下是连起来一起使用的。 教学目标 文化自信:学会在习作中有意识地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 语言运用:试着仿写句子,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思维能力:学习写作“寻物启事”。 审美创造:积累“日积月累”中的八个成语,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教学重点 1.围绕如何在习作中用上平时积累的语言展开交流,增强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的意识。 2.了解问句作为文章开头的作用,学习用这种方法说一段话。 教学难点 1.认识寻物启事的写法,能用正确的格式写一则寻物启事。 2.能正确书写笔画较少和笔画较多的字,把“止、露”等8个字写规范、写匀称。 3.熟读并记诵4个成语,知道它们的意思。 教学过程 ◎交流平台 积累词句,恰当运用 1.出示范例,学习恰当运用积累的词语 (1)学生自由读一读,想一想“没精打采”这个词语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指名学生交流,明确:“没精打采”这个词语写出了“他”精神不振,一句话也不想说的样子,很形象。 (2)“没精打采”这个词语是从哪里积累的呢? 指名学生反馈,引出课文或课外读物中的句子。 就在他没精打采地准备离开的时候,忽然听到远处传来一阵脚步声。 ———《鹿角和鹿腿》 小结:我们在学习课文或阅读课外书籍的时候,要养成积累优美词句的习惯。在日常说话或习作中,尝试把积累到的词句运用进去,自己的语言也会越来越生动、优美。 2.出示范例,学习仿写句子 黑夜降临了,我们看见夜空中群星闪烁,就像千千万万支极小的蜡烛在发光。 (1)指名学生读句子。思考:这个句子你觉得写得如何? 学生交流,反馈小结: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群星比作蜡烛,生动地写出了星光闪烁的特点,很形象,有画面感。 (2)出示教材中的一组句子,学生自由读一读,比较仿写句和原句,说说仿写得怎么样。 指名学生交流,反馈小结: 按照例句,先介绍什么时候,接着写看见了什么,最后用上比喻句,更具体地介绍这个事物。 写出了初升的太阳又热又圆的特点,形象又生动。 (3)试着仿写句子 我也写一写:_____。 3.同桌交流:在习作中用了哪些平时积累的语言或者仿写的句子,互相评价用得是否合适、恰当。 ◎词句段运用一 问句开头,写出事物特点 1.“你可知道,大海的深处是怎样的?”这是《海底世界》的开头。你觉得这样的开头好在哪里? 指名学生交流,反馈小结: 这是一个问句,用问句作为文章开头可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这句话提示文章的主要内容,说明这篇文章是围绕这个问题来写的。 2.请你也用类似的开头说一段话,向别人介绍一种事物。 你可知道,那座山上的石头有多么奇妙?…… 你是否听说过…… (1)教师指导第一句的写法 你可知道,那座山上的石头有多么奇妙?…… ①学生读这个问句,想一想:可以从哪些方面表现石头的奇妙呢? 指名交流反馈,小结:抓住关键词奇妙,可以从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