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57381

23.《海底世界》教学设计

日期:2025-05-14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62次 大小:16608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海底世界,教学设计
  • cover
三下23《海底世界》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统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以“天地间隐藏着无穷无尽的奥秘,等待着我们去寻找” 为人文主题,《海底世界》作为本单元的第二篇精读课文,承担着落实 “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事物写清楚的” 这一语文要素的重要任务。文章以设问句 “你可知道,大海的深处是怎样的?” 开篇,引发读者好奇心,随后从多个维度展现海底世界的奇妙。 在结构上,课文层次分明,逻辑清晰。第2 段通过海面与海底的对比,突出海底的宁静;第 3 段以设问引出海底的声音,展现动物们 “窃窃私语” 的奇妙;第 4 段聚焦动物的活动方法,通过具体例子体现多样性;第 5 段描述植物差异,从色彩和大小进行对比;第 6 段介绍丰富的矿产资源。最后一段总结全文,点明海底世界 “景色奇异、物产丰富” 的特点。这种 “总 — 分 — 总” 的结构,便于学生梳理文章脉络。 语言表达上,课文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比喻手法如“深水鱼像闪烁的星星”“冰柱像锋利的刀剑”,使描写更加生动形象;拟人手法如 “贝类作免费的长途旅行”,赋予事物人的动作,充满趣味;设问句的使用则增强了与读者的互动性,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语言特色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语言学习范例。 三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能提取简单的信息,但在整合信息、体会语言表达效果方面仍需引导。教学中需通过朗读、圈画、小组讨论等活动,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从哪些方面写清楚海底世界,感受语言的生动性,同时培养观察和想象能力,为后续“介绍一种事物” 的习作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文化自信:能说出第四、五自然段是如何围绕一句话把一个意思写清楚的。 语言运用:能说出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海底世界的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的。 思维能力:理解“窃窃私语”等词语的意思,体会它们的表达效果。 审美创造:体会文章是如何表现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朗读、圈画关键词句,梳理课文内容,能说出课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海底世界的,理清文章结构。 2.抓住重点语句,初步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感受海底世界的奇妙,培养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教学过程 ◎学习活动一 情境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1.出示单元篇章页主题句: 天地间隐藏着无穷无尽的奥秘,等待着我们去寻找。 世界真奇妙!上节课,我们欣赏了天地的珍藏。这节课,我们一起去探索海底的奥秘。 揭示课题:海底世界。课文又向我们介绍了海底世界的哪些奥秘呢? ◎学习活动二 初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1.自由朗读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字词检查 窃窃私语、警报、肌肉、细胞、煤炭、储量、金属、差异、差不多、出差 (1)指名读,相机正音:“窃” 读 qiè,“警” 读 jǐng,“差” 是多音字,区分 “chā(差异)、chà(差不多)、chāi(出差)”。 (2)小组开火车读,巩固字音。 ◎学习活动三 整体感知,梳理课文内容 1.呈读课文开头:你可知道,大海的深处是怎样的? 出示学习任务: (1)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2)读完后想一想: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海底世界的。 2.指名逐段朗读课文,相机指导读通顺语句,重点引导抓住关键句概括一段话的意思。 第2段:海底很宁静,有发光的深水鱼。 第3段:海底的动物会发出各种声音。 第4段:海里的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 第5段:海底的植物差异很大。 第6段:海底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 第7段:总结海底世界景色奇异、物产丰富。 3.借助思维导图,呈现课文段落内容结构,说说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海底世界的。 ◎学习活动四 品读语段,探寻海底世界的奥秘 (一)学习第2段,感受海底的宁静 海面上波涛澎湃的时候,海底依然很宁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