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57878

部编版2025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6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教学课件(共21张PPT)

日期:2025-05-14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46次 大小:1238009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对外,PPT,21张,教学课件,关系,编版
  • cover
(课件网) 第16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历史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郑和下西洋 东洋 西 洋 文莱 结合教材注解,指出何为西洋? 明成祖时,派郑和率领船队出使西洋。 郑和 西洋,地理概念。明初,人们通常把东海及其以外的海域称为“东洋”,把今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一带海域及沿岸地区称为“西洋”。 地理概念 v 郑和下西洋 根据郑和简介,归纳:为什么郑和能够担任远航的重任呢? 郑和,原姓马,小名三宝,云南昆明人。从小就和父亲熟悉海洋,向往航海。 12岁成为太监,14岁被送去侍奉燕王朱棣。他知识丰富,熟悉许多国家的历史地理,在朱棣争夺帝位的过程中,因有勇有谋,屡建奇功,被赐“郑”姓,世称“三保(宝)太监” 。 海洋知识丰富,有志向 熟悉情况,便于各国交往 才能出众,精忠报国,深得皇帝信任 经历磨难,性情坚毅 人物扫描 v 郑和下西洋 (1)经济基础:明朝国力雄厚,成为世界上的强国(最根本的)。 (2)科技保障:造船技术发达;指南针的运用。 (3)政府支持:明成祖的鼎力支持。 (4)个人能力:郑和个人能力出众。 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彼狂澜,若履通衢者。 -﹣天妃灵应之记碑文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说说支持郑和船队"涉彼狂澜,若履通衢"的历史条件有哪些? 条件 v 目的 v 提高明朝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威望,同时推动中外贸易发展。 郑和下西洋 结合课本P91、P92、P93页中的描述与《郑和下西洋路线图》,说说郑和下西洋经过的地区,贸易的商品以及到达的最远地区。 (1)1405年—1433年,郑和率船队七次下西洋。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 (2) 所到之处,郑和及随行人员都要访问当地的首领,表达通好的意愿(政治),同时与当地居民进行商品交易(经济)。 红海沿岸 刘家港 非洲东海岸 香料、宝石、象牙等 中国 西洋 丝绸、瓷器、漆器等 概况 v 郑和下西洋 事件 郑和下西洋 哥伦布到达美洲 比较结果 时间 次数 1405—1433 7次 1492—1504 4次 人数 27000多人 最多时约1500人 船数 最多时有船200多艘 17艘 船只吨位 约1500吨 100—200吨 到达范围 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 美洲 设备 航海图、罗盘等 指南针等 时间长 规模大 范围广 设备先进 说明了中国造船水平高,航海技术高,国家实力雄厚! 根据表格,概括郑和下西洋的特点。表中的数据说明了什么? 史事拓展 v 郑和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船只最多、海员最多、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比欧洲很多国家航海的时间都早几十年。 郑和的船队曾访问过越南、印度尼西亚、泰国、柬埔寨、马来西亚、斯里兰卡、印度、伊朗、沙特阿拉伯、索马里、肯尼亚、坦桑尼亚等30多个国家。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加深了明王朝和南海(今东南亚)、东非的友好关系。 一个如此强大的舰队,却没有进行任何侵略与殖民行为,说明郑和时代的中国,真正承担起了一个文明大国的责任:强大却不欺凌小国,播仁爱友谊于远邦,宣昭颁赏,薄来厚往。 意义 v ①发展了海上丝绸之路,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 ②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了解和友好往来。 ③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郑和下西洋 中国航海日是中国伟大航海家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日。 2005年4月25日,经国务院批准,将每年的7月11日确立为中国“航海日”,作为国家的重要节日固定下来,同时也作为“世界海事日”在中国的实施日期。并规定全国所有船舶鸣笛挂彩旗,系取郑和首次下西洋日期1405年7月11日。 郑和下西洋 戚继光抗倭 ①倭寇:我国古代称日本为倭国。元末明初,日本的一些武士和奸商,组成海盗武装集团,到我国东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