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中古时期 (5-15世纪) 以农业经济为基础,自给自足 各个地区独立发展,多元并存 通过了解中古时期亚洲地区的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认识这一时期世界各文明地区(亚洲)的多元面貌。 【课程标准】 1、结合地图,从“时空观念”角度认识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笈多帝国和德里苏丹国的扩张及文明特点。 2、搜集伊斯兰教兴起的历史事实,从“历史解释”角度理解伊斯兰教兴起的原因及影响。 3、搜集相应的史料,从“史料实证”角度认识大化改新的内容及意义,运用“唯物史观”,理解大化改新后日本进入幕府政治的原因。 【学习目标】 精准定位,素养提升 “亚洲”概况 亚洲是世界七大洲之一,是七大洲当中面积最大的大洲。亚洲的总面积达4457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30%,如此之大的面积,注定亚洲各地区的国家和人们由于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而区域内有具有很强的相似性。亚洲一般可以划分为六大地理区域,包括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和北亚。 时空下的中古亚洲 奥斯曼土耳其 阿拉伯帝国 笈多帝国 德里苏丹 越南 朝鲜 日本 6世纪多部落并存,相互混战;多神崇拜 7 世纪初,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古兰经》 622年,穆罕默德迁居麦地那,建立政权; 632年穆罕默德去世,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1258年阿拉伯帝国灭亡。 8世纪中期,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大帝国 (一)帝国的兴衰 一、阿拉伯帝国 伊斯兰教创立和传播的过程就是阿拉伯半岛统一、阿拉伯国家建立、扩张的过程;伊斯兰教为统一国家的形成提供了精神力量和组织形式。 阿拉伯人一手拿古兰经,一手执剑,向外扩张,到8世纪中期,阿拉伯国家成为横跨亚非欧的洲际大帝国。 ——— 比鲁尼 穆罕默德 (二)帝国的统治 1、政治:政教合一体制。 最高统治者哈里发掌握政治、军事和宗教大权,下设各部大臣。 哈里发 (军、政、教) 宰相 协助哈里发统管政务 枢密院 财政部 掌管令状与文告 负责 收支 君权神授,政教合一 哈里发是一位由神决定的专制君主,即“安拉在大地上的影子”。他的权力并不依赖于部落的支持,而是建立在享有薪俸的官僚和常备军的基础上的。 ———《全球通史》 2、经济: 商品经济繁荣;阿拉伯商人在东亚、西欧、非洲等广大地区从事着转运贸易;都城巴格达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是东西方贸易的桥梁。 阿拉伯人商业活动示意图 一、阿拉伯帝国 3、文化 (1)吸收被征服地区文化; (2)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清真寺:阿拉伯建筑艺术的集中体现,晚期受到印度建筑艺术的影响。 “智慧宫”集科学院、图书馆、翻译馆于一体。为延揽翻译人才,哈里发以黄金支付稿酬,其重量与译著重量相等。 《一千零一夜》以波斯民间故事为蓝本,后又吸收印度、希腊、埃及等童话寓言以及阿拉伯故事而成。 阿拉伯人改造了古印度的计数法,形成了我们现在常用的”阿拉伯数数字“,并将这种数数字传播到全世界。 特点:多元性;开放性;包容性。(兼收并蓄,融合创新) 一、阿拉伯帝国 阿拉伯帝国是古代东西方文化荟萃的地区。帝国政治相对稳定,交通发达,经济繁荣,为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有利环境……帝国历代统治者都比较关心发展科学文化事业。到阿拔斯王朝时期他们不分宗教畛域,不拘泥意识形态的差异,不惜重金延聘人才,尊重和奖励各界学者。 8 世纪中叶中国的造纸术和罗盘针传入阿拉伯帝国,对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发展与繁荣,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阿拉伯帝国文化繁荣的原因及影响 9世纪初兴起的“百年翻译运动”是翻译史上的伟大工程,大批阿拉伯的研究者翻译、注释了古希腊、印度和罗马的著作,使人类古典文明的辉煌成果得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