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57920

23.《海底世界》教学设计(共两课时)

日期:2025-05-14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71次 大小:4710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海底世界,教学设计,课时
  • cover
三下第七单元23《海底世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文化自信:能说出第四、五自然段是如何围绕一句话把一个意思写清楚的。 语言运用:能说出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海底世界的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的。 思维能力:理解“窃窃私语”等词语的意思,体会它们的表达效果。 审美创造:体会文章是如何表现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 教学重点: 1.能说出课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海底世界的,了解把一个意思写清楚的方法; 2.品读重点语句,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感受海底世界的奇妙。 教学难点: 仿照课文写法介绍一种事物。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板贴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 一只海鸥,一条帆船。一艘军舰,一处港湾。 ———二语上第二单元《场景歌》 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蓝的,淡青的,浅绿的,杏黄的。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 ———三语上第六单元《富饶的西沙群岛》 天是蓝的,海也是蓝的。海天交界的水平线上,有棕色的机帆船和银白色的军舰来来往往。天空飞翔着白色的、灰色的海鸥,还飘着跟海鸥一样颜色的云朵。 ———三语上第六单元《海滨小城》 生齐读。 2.过渡语:同学们,这些描写海面景色的语段我们都很熟悉。那你可知道,大海的深处是怎样的?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海底世界》瞧一瞧。 师写课题,生书空,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1.课件出示:快速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指名说。 明确: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板书:景色奇异、物产丰富) 过渡语:这一句正好回答了课文第一段的提问。文章首尾呼应。 男女生合作读:男生读开头一段,女生读结尾一段。 2.课件出示:为了表现海底世界“景色奇异、物产丰富”这些特点,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海底世界的? 自由发言。 明确:水流光线、动物声音和活动方法、植物差异、矿产种类 三、精读细品 (一)探寻光影之谜 1.课件出示:自由朗读课文第二段,圈出表现海底水流光线特点的词语。 指名说。 明确:宁静、黑暗(认读、板书两词) 2.课件出示:课文是怎样描写海底宁静又黑暗的? 生自由发言,师相机带领学生认读“波涛澎湃、闪烁、器官”,观看视频理解“波涛澎湃”,对比了解海面、海底的不同之处,借助图片理解“水越深光线越暗”,品读比喻句的妙处。(讲解时在课件中适当作标注,下同) 3.齐读第二段。 (二)探寻声音之谜 1.过渡语:海底宁静又黑暗,是否没有一点儿声音呢?(生:不是的。)这就是第三段开头内容。请同学分析一下这样表述的好处。 指名说设问句、过渡句的作用。 2.课件出示:听读并思考:①海底声音的来源是什么?②海底有哪些声音? 指名读第三段,师生点评。 (1)海底声音的来源是什么? 指名说。 明确: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 生认读“窃窃私语”,了解“窃”的字源、含义。 明确:从图画中可以看出。“窃”表示虫把米偷到洞穴中。后来下方演变出的“切”有“断”义,表示事物与主人断了关系。“窃”的意思由本义“偷”还引申为“暗自,偷偷地”“谦辞,指自己”。 生结合生活经验理解“窃窃私语”含义和运用场景,体会文中拟人修辞的好处。 (2)海底有哪些声音? 自由发言。 明确: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还有的好像在打鼾……它们吃东西的时候发出一种声音,行进的时候发出另一种声音,遇到危险还会发出警报。 生认读“嗡嗡、啾啾、汪汪、打鼾、警报”,知道前三者为拟声词,联系生活识记“警”字,体会比喻句、排比句的表达效果。 3.过渡语:海底动物窃窃私语发出各种声音,好像在开海底音乐会。听———(播放视频)除了这些声音,它们还会发出怎样的声音呢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