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亚洲”概况 亚洲是世界七大洲之一,是七大洲当中面积最大的大洲。亚洲的总面积达4457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30%,如此之大的面积,注定亚洲各地区的国家和人们由于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而区域内有具有很强的相似性。亚洲一般可以划分为六大地理区域,包括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和北亚。 导入 公元500-1500年,当欧洲文明处于“黑暗时代”时,亚洲伊斯兰文明作为东方儒家文明与欧洲基督教文明交流的桥梁,其本身的辉煌成就与东方儒家文明一起主导了世界文明的发展。 中世纪铁幕的另一边,亚洲是那时的世界中心,亚洲就是那时的整个世界。 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中古时期亚洲地区的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认识这一时期亚洲文明的特点。 重点: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 难点:日本幕府政治的兴起。 通过了解中古时期亚洲地区的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认识这一时期世界各文明地区(亚洲)的多元面貌。 【课程标准】 1、结合地图,从“时空观念”角度认识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笈多帝国和德里苏丹国的扩张及文明特点。 2、搜集伊斯兰教兴起的历史事实,从“历史解释”角度理解伊斯兰教兴起的原因及影响。 3、搜集相应的史料,从“史料实证”角度认识大化改新的内容及意义,运用“唯物史观”,理解大化改新后日本进入幕府政治的原因。 【学习目标】 精准定位,素养提升 一、阿拉伯帝国 阿拉伯人通过扩张建立的大帝国,在东西方交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二、奥斯曼帝国的兴起 奥斯曼帝国灭亡拜占庭帝国,对东西方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影响。 三、南亚与东亚的国家 中古时期印度先后建立了笈多帝国和德里苏丹国。古代日本和朝鲜模仿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 目录 中古时期 (5-15世纪) 以农业经济为基础,自给自足 各个地区独立发展,多元并存 伊斯兰教 文化圈 儒家文明 文化圈 与当时的中东和南亚的穆斯林世界相对应的是东亚的儒家世界。正如穆斯林世界为奥斯曼帝国、萨菲帝国和莫卧儿帝国所统治那样,儒家世界为中国所统治;其外围朝鲜和日本。 ———《全球通史》 622年 632年 661年 750年 1258年 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 610年 1.阿拉伯帝国的发展简史 穆罕穆德迁居麦地那并建立政权 穆罕穆德去世,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帝国时代,对外扩张 9世纪中叶 开拓 奠基 扩张 统一 鼎盛 衰落 灭亡 建立起跨欧亚非三洲的阿拉伯帝国 蒙古骑兵攻陷巴格达,阿拉伯帝国灭亡 阿拉伯人一手拿古兰经,一手执剑,向外扩张,到8世纪中期,阿拉伯国家成为横跨亚非欧的洲际大帝国。— 比鲁尼 ———东西文明的中转站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22页1、2自然段,结合数轴概括阿拉伯帝国兴衰。 一、阿拉伯帝国 2.阿拉伯帝国的统治 ①政治稳定 形成了以哈里发为核心的政教合一的专制统治体系 ②经济繁荣 手工业和商业发达、外贸繁荣,巴格达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③文化兴盛 融合东西方文化,兼融并畜,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阿拉伯人改造古印度数字———阿拉伯数字演变过程 君主集军政大权于一身,也是宗教最高精神领袖。 穆罕默德去世后,“哈里发”被用于指称穆罕默德的继承人。 阿拉伯帝国在政治的特征:政教合一 开放性·包容性·多元性 巴格达城的码头,有好几英里长,那里停泊着几百艘各式各样的船只,有战舰和游艇,有中国大船……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矿物和染料;从中亚细亚突厥人的地区运来的红宝石、青金石、织造品和奴隶;从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运来的蜂蜜、黄蜡、毛皮和白奴;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