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中考语文高频易错考前预测:文言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共20小题) 1.(2025 浙江模拟)阅读回答问题。 【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 满城雪积,万瓦铺银,鳞次高低,尽若堆玉。时登高楼凝望,目际无痕,大地为之片白。日暮晚炊,千门青烟四起,缕缕若从玉版纸①中,界以乌丝阑②画,幽胜妙观,快我冷眼。恐此景亦未有人知得。 (高濂《雪后镇海楼观晚炊》) 【注】①玉版纸:光洁坚致的宣纸。②乌丝阑:指在纸或绢素上画或织成的黑色界格。亦泛指有这种黑色界线的书法用纸。阑,即栏。 【丙】 四林皆雪,登眺时见。絮起风中,千峰堆玉;鸦翻城角,万壑铺银。无树飘花片片绘子瞻之壁①不妆散粉点点糁原宪②之羹。飞霰入林,回风折竹。徘徊凝览,以发奇思,画冒雪出云之势,呼松醪③茗饮之景,拥炉煨芋;欣然一饱,随作雪景一幅,以寄僧赏。 (陈继儒《小窗幽记》) 【注】①子瞻之壁: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一词中有“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之句。②原宪:孔子的弟子,安贫乐道,甘于淡泊。③醪(láo):浊酒,汁渣混合的酒。 (1)读完三篇文章,几位同学针对文意展开了如下讨论,请你补全对话。 同学甲:我发现三篇文章在表达上有很多相似点,比如【乙】文中描写雪景的“万瓦铺银”“尽若堆玉”两句与【丙】文中的①“ ———“ ———相似。 同学乙:我也发现了,【甲】文“拥毳衣炉火”和【丙】文“拥炉煨芋”都通过“拥”这一动词表现天气寒冷,“拥”字可以解释为② 。 同学丙:相同的词也有不同的表达效果,如【甲】【乙】两文在描绘雪景时都用到了“痕”字,但展现的景象不同:③ 。 (2)用“/”给【丙】文画线部分断句。(限断三处) 无树飘花片片绘子瞻之壁不妆散粉点点糁原宪之羹 (3)根据三则材料内容,填写下表。 【甲】文 【乙】文 【丙】文 登临地 湖心亭 镇海楼 赏美景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② 絮起风中,千峰堆玉;鸦翻城角,万壑铺银。 赏析:运用① ,按照由远及近次序,不加烘托渲染地勾勒出一幅素净淡雅、万籁无声的水墨画,写出了人景相融的美妙意境,抒发了一种天地之大、人生之微的感慨。 赏析:运用比喻手法,将雪比作银子、鱼鳞、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雪的多,表现了冬日雪景的美丽,表达了对雪的喜爱之情。 赏析:③ 感心绪 张岱雪夜独往湖心亭看雪,表现了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故国之思;高濂雪后独登镇海楼赏积雪炊烟,④ ;陈继儒雪后静赏美景,表达了沉醉自然的意趣和宁静致远、超凡脱俗的精神追求。 2.(2025 和平区校级开学)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王安石待客 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①萧氏子至京师②,因谒公,公约之饭。翌日,萧氏子盛服而诣,意为公必盛馔。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又久之,方命坐,果蔬③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酒三行④,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⑤数四,顷即供饭,傍置菜羹而已。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惟啖⑥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傍。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注释】①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②京师:京城。③果蔬:泛指菜肴。④酒三行:指喝了几杯酒。⑤脔(luán):切成小块的猪肉。⑥啖:吃。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因谒公 未若柳絮因风起(《咏雪》) B.意为公必盛馔 目似瞑,意暇甚(蒲松龄《狼》) C.又久之,方命坐 方欲行(蒲松龄《狼》) D.觉饥甚而不敢去 太丘舍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