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59054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2专题2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第二单元第二课时元素第一电离能和电负性的周期性变化课件(共57张PPT)

日期:2025-10-12 科目:化学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6次 大小:495616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元素,第二,苏教版,PPT,57张,课件
  • cover
(课件网) 专题2 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 第二单元 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第二课时 元素第一电离能和电负性的周期性变化 学习目标:1.能表述元素第一电离能、电负性的含义。2.熟知元素原子半径、元素的 第一电离能及元素电负性的周期性变化规律。3.能用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电负性说明 元素的某些性质。 第*页 研习任务一 元素第一电离能的周期性变化 教材 认知 1. 元素第一电离能的概念与意义 (1)概念:某元素的 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形成+1价 阳离子所需要 的 ,叫做该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元素第一电离能符号: 。 (3)气态一价正离子再失去一个电子成为气态二价正离子所需的最低能量叫做该元 素的第二电离能,第三电离能、第四电离能和第五电离能可以以此类推。由于原子失 去电子形成离子后,若再失去电子会更加 ,因此同一原子的各级电离能之间 存在如下关系: I1< I2< I3…… 气态  气态  最低能量  I1  难易程 度  容易  难  困难  2. 元素第一电离能变化规律 (1)第一电离能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 ①对同一周期的元素而言, 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最小, 元素的 第一电离能最大;从左到右,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在总体上呈现从 到 的变 化趋势,表示元素原子越来越难失去电子。 碱金属  稀有气体  小  大  (2)观察分析上图,总结元素第一电离能的变化规律: 减小  容 易  较 大  3. 电离能的应用 (1)根据电离能数据,确定元素核外电子的排布。如Li: I1 I2< I3,表明Li原子核 外的三个电子排布在两个电子层上(K、L电子层),且最外层上只有一个电子。 (2)根据电离能数据,确定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如K: I1 I2< I3,表明K原 子易失去 形成 阳离子。 (3)判断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 I1越大,元素的 性越强; I1越 小,元素的 性越强。 一个电子  +1价  非金属  金属  1. 电离能数值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原子的核电荷数、原子半径及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2. 第一电离能的变化规律 自我 排查 正误判断 √ √ 问题 探讨 1. 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解释为什么同一周期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第一电离能呈 递增的趋势?从电子排布的角度分析为什么B的第一电离能小于Be,O的第一电 离能小于N? 提示:同一周期元素的电子层数相同,从左到右,核电荷数递增,原子半径逐渐变小 (稀有气体除外),原子核对电子的吸引力逐渐增大,越难失去电子,故第一电离能 呈递增的趋势。Be的价电子排布式为2s2,2s轨道为全充满稳定状态,较难失去1个电 子,B的价电子排布式为2s22p1,失去一个电子后成为2s2全充满的稳定状态,故B较易 失去2p上的1个电子,第一电离能B<Be;N的价电子排布式为2s22p3,N原子2p轨道 处于半充满的稳定状态,较难失去1个电子,而O的价电子排布式为2s22p4,失去一个 电子成为2p3半充满的稳定状态,故较易失去一个电子,因此第一电离能N>O。 2. 如表是钠、镁、铝失去电子的逐级电离能: 元素 Na Mg Al 496 738 578 4 562 1 451 1 817 6 912 7 733 2 745 9 543 10 540 11 575 13 353 13 630 14 830 16 610 17 995 18 376 20 114 21 703 23 293 为什么原子的逐级电离能越来越大?如何通过上述数据判断钠、镁、铝的化合价? 提示:因为首先失去的电子是能量较高的电子,容易脱离原子核对该电子的束缚,故 第一电离能较小,失去电子后的离子所带正电荷对电子的吸引更强,从而使电离能越 来越大。从表中数据可看出,Na的第一电离能最小,第二电离能突然增大(相当于 第一电离能的9倍),故钠易失去一个电子,化合价为+1价。同理,Mg的第三电离 能突然增大和Al的第四电离能突然增大,故Mg、Al的化合价为+2、+3价。 A. 第3周期所含元素中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