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59096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2专题3微粒间作用力与物质性质第三单元第一课时共价键的形成与类型课件(共55张PPT)

日期:2025-05-14 科目:化学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4次 大小:543180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苏教版,单元,PPT,55张,课件,类型
  • cover
(课件网) 专题3 微粒间作用力与物质性质 第三单元 共价键 共价晶体 第一课时 共价键的形成与类型 学习目标:1.熟知共价键的概念与形成,知道共价键的特征———具有饱和性和方向 性。2.从原子轨道重叠角度认识共价键。3.会从不同角度认识共价键的类型。4.会判 断物质类型与化学键类型的关系。 第*页 研习任务一 共价键的形成 共用电子对  原子  电负性之差 小于1.7  2. 实例———氢分子中共价键的形成 (1)两个氢原子核外电子的自旋方向相反, 相互靠近形成稳定的共价键,如 图曲线a所示。 (2)两个氢原子核外电子的自旋方向相同, 形成化学键(氢分子),如图 曲线b所示。 能  不能  几个未成对电子  几个自旋 方向相反的电子  越多  机会  牢固  电子出现机会最大  1. 共价键的饱和性决定了各种原子形成分子时相互结合的数量关系。共价键的方向性 决定了分子的立体结构。 2. 并不是所有共价键都具有方向性,如两个s电子形成共价键时就没有方向性。 √ √ √ √ 问题 探讨 下面是五种元素原子电负性的数值: 元素符号 H C O Na Cl 电负性 2.1 2.5 3.5 0.9 3.0 1. 从原子电负性的角度分析为什么钠、氯通过得失电子形成的电子对不被钠原子和氯 原子共用形成共价键而形成离子键?氢和氯原子间、碳和氧原子间的共用电子对被两 原子共用而形成共价键?由此你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提示:钠、氯电负性之差(绝对值)为2.1>1.7,故Na与Cl之间通过得失电子形成的 电子对不被共用,不能形成共价键,形成的是离子键。氢、氯电负性之差为0.9, 碳、氧电负性之差为1.0,均小于1.7,故氢、氯之间形成的电子对被共用,碳、氧之 间形成的电子对被共用,能形成共价键。由此得出的结论是:①当原子的电负性相差 很大(一般大于1.7)时,化学反应形成的电子对不会被共用,形成的是离子键。② 当原子的电负性相差不大(一般小于1.7)时,原子间形成的电子对能被共用,形成 的是共价键。 2. 是不是所有轨道形成的共价键均有方向性? 提示:不一定。s轨道与s轨道形成的共价键无方向性。 3. 为什么氢气分子是双原子分子而稀有气体分子都是单原子分子? 提示:氢原子K层上只有1个电子,K层需满足2个电子才能达到稳定状态,故氢原子 通过共用1对共用电子对形成双原子分子;而稀有气体元素原子最外层均已达稳定结 构,故均为单原子分子。 4. C、N、O、F通过形成共价键达稳定结构时,形成共价键的数目各是多少? 提示:C、N、O、F形成共价键的数目依次为4、3、2、1。 5. H2O分子中的两个H—O键在同一直线上吗? 提示:不在同一直线上。 A. 只有非金属原子之间才能形成共价键 B. 只要空间允许,一个原子能与另一个原子形成多个共价键 C. 形成共价键时,参加成键的原子轨道可以沿着电子各个方向重叠 D. 共价键的本质是自旋方向相反、能量相近的未成对电子形成共用电子对 D A. 共价化合物中可能含有离子键 B. 非金属元素之间不能形成离子键 C. 气体单质分子中一定存在非极性共价键 D. 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含有共价键 解析:只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是共价化合物,故A错误;铵盐(如NH4Cl、NH4NO3) 是非金属元素间形成的离子键,故B错误;C项应注意稀有气体单质分子内不存在化 学键。 D A. 由①到④,电子在核间区域出现的概率增大 B. 由④到⑤,需要由外界提供能量 C. 有催化剂存在时,若键的键长增大,则键能也增大 D. 两个氢原子的核间距从无穷远到0.074 nm的过程是成键过程,对外释放能量 C 解析:共价键的本质就是高概率地出现在原子核间的电子与原子核间的电性作用,所 以由①到④,电子在核间出现的概率增加,故A正确;由④稳定状态,通过吸收能量 变为⑤,因此需要由外界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