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59173

20《爱心行动》教学设计(表格式)

日期:2025-05-19 科目: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97次 大小:2217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爱心行动,教学设计,格式
  • cover
(20)《爱心行动》教学设计 课题基本信息 课题 爱心行动 学科 心理健康教育 年级 四年级 单元 版本 北师大版 册别 下册 1.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课选自心理健康教材,以 “爱心行动” 为主题,通过李栋及其家人传递爱心的故事,引导学生理解爱心的意义与价值。教材设置了 “心情话吧”“心灵港湾”“活动在线”“方法指南”“亲子分享” 等板块,涵盖情感体验、认知提升、实践活动等内容,符合四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旨在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传递温暖的核心素养。 学生情况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和情感体验,但在理解他人感受、主动践行爱心行为方面仍需引导。他们对身边的弱势群体有初步认知,但缺乏深入体验,通过本课学习可增强其同理心,激发主动帮助他人的意识。 3.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采用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法、体验式教学法,通过故事分享、角色扮演、实践活动等引导学生参与,促进情感共鸣与认知提升。 4.信息技术(配套课件)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资源、简单道具(如纱布、眼罩、纸条等)。 2.学习目标与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学习目标 评价内容与方式 1.通过故事分析、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活动,体验关爱他人的过程,掌握表达关心与帮助的方法。 2.理解爱心的内涵与传递的意义,认识到帮助他人与自我成长的关系。 3.培养同理心与责任感,激发主动传递爱心的意愿,形成关爱他人、奉献社会的积极心理品质。 1.观察学生在角色扮演、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记录发言次数与质量,考查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与投入度。 2.通过课堂提问、分享感受等方式,评估学生对爱心意义的认知及对爱心内涵的理解。 3.结合 “亲子分享” 环节,了解学生是否制定关爱他人的行动方案,家长反馈学生在家表现。 3.学习重难点及突破方法 学习重难点 突破方法 学习重点:理解爱心传递的意义,掌握关爱他人的具体方法。 学习难点:激发学生主动践行爱心的内在动力,将情感转化为实际行动。 1.开展体验式活动:通过 “爱心餐” 角色扮演,让学生亲身体验残障人士的不便,增强同理心。 2.小组合作探究:围绕 “如何在生活中传递爱心” 展开讨论,分享可行方案,促进认知深化。 3.情感共鸣引导:讲述李栋的故事,引发学生对生命价值与爱心传承的思考,激发情感认同。 4.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 (一)情境导入 1.播放视频:展示贫困地区儿童、孤寡老人等弱势群体的生活片段。 2.提问引导:“看到这些画面,你有什么感受?生活中我们能为他们做些什么?” 3.引出主题:“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爱心行动’,感受爱与被爱的温暖。” 通过真实弱势群体画面的视觉冲击,激活学生情感共鸣,快速聚焦 “关爱他人” 主题,引发学生对 “爱心行动” 的初步思考。 (二)故事分享:感悟爱心 1.讲述李栋的故事:结合教材图片,讲述李栋在病痛中决定捐赠爱心款的事迹,及父母后续传递爱心的行为。 2.小组讨论 “学校师生为李栋捐款,体现了怎样的情感?” “李栋为什么选择将爱心款捐给他人?这对你有什么启发?” “从李栋一家的行为中,你如何理解‘爱心无价,传递爱心是责任’?” 3.全班交流:各小组代表分享讨论结果,教师总结爱心的双向性 ——— 接受爱与传递爱的重要性。 小组讨论与全班交流结合,培养学生倾听与表达能力,通过同伴观点碰撞深化对 “责任”“生命价值” 等抽象概念的理解,渗透核心素养中的 “社会责任感”。 (三)活动体验:践行爱心 活动一:爱心餐模拟体验 1.活动准备:分发写有 “双目失明”“右手残疾” 等角色的纸条、纱布、眼罩等道具。 2.角色扮演:学生随机抽取角色,相互包扎 “残疾部位”,模拟残障人士用餐过程(如由健全同学帮助 “残疾同学” 进入 “餐厅”、用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