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中考一轮复习 教材同步复习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思维导图·构体系 知识精讲·夯基础 真题分点·明趋势 思维导图·构体系 知识精讲·夯基础 物质的变化(近5年3考) 知识点1 类型 _____变化 _____变化 概念 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物理 化学 伴随现象 常表现为物质形态的变化 常表现为改变颜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且伴随放热、吸热、发光等能量的变化 举例 海水晒盐、活性炭净水、汽油挥发等 天然气燃烧、钻木取火、金属锈蚀、食物腐烂等 判断依据 是否有_____生成 新物质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物质变化过程中伴随能量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变化。 ( ) 2.燃烧一定是化学变化,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 ) 易错易混 × √ 物质的性质与用途(近5年2考) 知识点2 类型 概念 性质举例 用途举例 物理 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_____ 活性炭用于吸附色素和异味 硬度 用金刚石切割大理石、裁玻璃 延展性 金属压成片、拉成丝 _____ 石墨作电极 导热性 铁作炊具 升华吸热 干冰用于人工增雨、作制冷剂 吸附性 导电性 类型 概念 性质举例 用途举例 化学 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_____ 用甲烷作燃料 助燃性 氧气用于炼钢、气焊 _____ 氮气用作食品保护气 还原性 一氧化碳用于炼铁 可燃性 稳定性 【归纳总结】 (1)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判断依据:是否需要通过_____表现出来。 (2)性质与用途的关系:性质 用途。 化学变化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氮气用作保护气利用了氮气的物理性质。 ( ) 2.氧气具有可燃性,可用作火箭推进剂。 ( ) 3.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主要是利用了木炭的可燃性。 ( ) 易错易混 × × × 常见的仪器及用途(近5年4考) 知识点3 用途 仪器及名称 加热 _____ 酒精灯 用途 仪器及名称 反应 仪器 直接加热 _____ 蒸发皿 燃烧匙 间接加热 (加热时需垫陶土网) _____ _____ 圆底烧瓶 试管 烧杯 锥形瓶 用途 仪器及名称 取用试剂 镊子(取用块状或 药匙(取用粉末状 胶头滴管(取 大颗粒状固体) 或小颗粒状固体) 用少量液体) 过滤、添 加液体 漏斗 _____ _____ 长颈漏斗 分液漏斗 用途 仪器及名称 计量 托盘天平(称量固体) 量筒(量取液体) 夹持 试管夹 _____ 坩埚钳 铁架台 用途 仪器及名称 存放 试剂 广口瓶 细口瓶 _____ 滴瓶 其他 _____ 水槽 陶土网 研钵(研磨固体) 集气瓶 玻璃棒 一、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试管可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 ( ) 2.燃烧匙可以直接进行加热。 ( ) 3.加热烧杯时应放置在陶土网上。 ( ) 4.长颈漏斗可用于添加液体试剂。 ( ) 5.量筒可用作中和反应的容器。 ( ) 6.用100 mL量筒量取9.5 mL水。 ( ) 7.用拇指按住试管夹短柄,夹持试管进行加热。 ( ) 易错易混 √ √ √ √ × × × 二、判断下列仪器的使用是否正确。 溶解固体 搅拌溶液 ( ) ( ) × × 1.常见危险化学品标志 实验室安全(近5年2考) 知识点4 2.与实验有关的图标(教材新增) 3.化学实验操作中常见意外事故及处理方法 意外事故 处理方法 洒在桌面上 的酒精燃烧 立刻用湿抹布扑盖 浓酸、浓碱洒 到实验台上 浓酸:加NaHCO3溶液→用水冲洗→用抹布擦干 浓碱:加稀醋酸→用水冲洗→用抹布擦干 浓酸、浓碱 溅到皮肤上 浓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