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达到chéng yì ( )、zhèng xīn( )、修身、齐家、治国的田地。 (2)我觉得真正的gé wù zhì zhī( )精神,不但研究学术不可缺少,而且对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也是不可少的。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孜孜不倦 一番风顺 模式 B、根深蒂固 不言而喻 修身 C、袖手旁观 不知所措 汲取 D、格物致知 实验精神 诚意 3. 对现代汉语中的近义词,我们不但要辨析其意义,还要会运用它们。请你辨析下面句中括号里的近义词,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1)这位先生明明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_____(探析、探讨)自己。 (2)现代学术的基础就是实地的_____(探查、探察),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实验。 (3)科学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_____(实验、试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 (4)因为儒家传统的看法认为天下有不变的真理,而真理是“圣人”从内心_____(领会、领悟)的。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民生问题是今年“两会”的热点,受到了大家的高度关注,随时留心对此的新闻报道。 B.成渝两地联合举办的“爱成都·迎大运”绿道跑步活动,吸引了约一万左右市民参加。 C.成都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鼓励开展夜间消费活动,以此推动经济的增长和复苏。 D.惊闻成都文化名人流沙河先生离世,人们通过线上线下的多种方式寄托对先生的哀思。 5.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 A.为什么要打要杀,而且又不敢光明正大地来打来杀,而偷偷摸摸地来暗杀! B.杀死了人,又不敢承认,还要诬蔑人,说什么桃色事件,说什么共产党杀共产党,无耻啊,无耻啊! C.我心里想,这些无耻的东西,不知他们是怎么想法,他们的心理是什么状态,他们的心怎样长的? D.翻开历史看看,你们还站得住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我们的光明就要出现了。 6.下列语段空白处填入四个句子,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在传承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中,_____,_____,_____,_____,更要立志报效祖国。 ①还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追求 ②无论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大义 ③修身立德强调的从来不只是在私人领域做到“独善其身” ④抑或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推己及人 A.②①③④ B.②①④③ C.③②①④ D.③④①②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能否删掉?为什么? (1)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好,考试都得近一百分,但是在研究工作中需要拿主意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 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 8.物理实验课上,你的好朋友刘幸不认真做实验,认为这不是考试的重点。你该怎样劝说他呢? 9.某校要制作介绍爱因斯坦科学成就的信息卡,挂在物理实验室的墙上。请你从下列信息中筛选出三则有效信息。(填序号) ①阿尔伯特·爱因斯坦(1879—1955),物理学家。生于德国,1933年因受纳粹政权迫害,迁居美国。 ②最重要的是,在20世纪初一些新发现的推动下,他建立了狭义相对论,并在此基础上推广为广义相对论。 ③他提出了光的量子概念,并用量子理论解释了光电效应、辐射过程和固体的比热。 ④他在阐明布朗运动,发展量子统计法方面都有成就。 ⑤他后期致力于相对论“统一场论”的建立,想要把电磁场和引力场统一起来,惜无成效。 筛选的信息:_____ 阅读理解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丁肇中 多年来,我在学校里接触到不少中国学生,因此,我想借这个机会向大家谈谈学习自然科学的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 在中国传统教育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