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61206

第12课《诗经二首-关雎》课件(共29张PPT)

日期:2025-05-13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64次 大小:1047714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12课,诗经二首-关雎,课件,29张,PPT
  • cover
(课件网) 关雎 诗经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先秦 · 无名氏 课 文 背 景 WRITE YOUR GREAT TITLE HERE 壹 课 文 赏 析 WRITE YOUR GREAT TITLE HERE 贰 课堂总结 WRITE YOUR GREAT TITLE HERE 叁 拓 展 学 习 WRITE YOUR GREAT TITLE HERE 肆 主目录 第一节 课 文 背 景 WRITE YOUR GREAT TITLE HERE 背景知识 《关雎》即《国风·周南·关雎》,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第一首诗,通常认为这是描写男女恋爱的情歌。全诗情文并茂,在艺术上巧妙地采用了“兴”的表现手法,语言优美,善于运用双声叠韵和重章叠词,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和写人状物、拟声传情的生动性。 《论语》中多次提到《诗》(即《诗经》),但作出具体评价的作品,却只有《关雎》一篇,谓之“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在孔子看来,《关雎》是表现“中庸”之德的典范。 背景知识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 背景知识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是各诸侯国的乐调;“雅”是宗周地区的正乐;“颂”是宗庙祭祀之乐。 《诗经》的艺术技法被总结成“赋,比,兴”,与“风,雅,颂”合称“六义”。 一般认为风、雅、颂是诗的分类和内容题材,赋、比、兴是诗的表现手法。其中风、雅、颂是按不同的音乐分的,赋、比、兴是按表现手法分的。 背景知识 《诗经》以四言诗为主,普遍采用“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赋”:陈述铺叙的意思。 “比”:就是比喻,对人或事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 “兴”: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唱的内容。 《关雎》采用了“兴”的表现手法 第二节 课 文 赏 析 WRITE YOUR GREAT TITLE HERE 课文赏析 字词积累 雎鸠 窈窕 参差 荇菜 琴瑟 寤寐 芼 蒹葭 溯洄 萋萋 未晞 湄 跻 坻 涘 沚 辗转 好逑 sì sè zhǐ jiān jiā xī xìnɡ qī chí jī yǎo tiǎo mào sù huí jū jiū cēn cī wù mèi méi zhǎn zhuǎn hǎo qiú 课文赏析 文题解读 国风·周南·关雎 《诗经》中的核心内容,共160篇,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包括今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等地,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间乐歌。多半经过润色后的民间歌谣叫“十五国风” 《诗经》“十五国风”之一,今存十一篇。它的产生地大约北起洛阳、南到江汉流域。 篇名,《诗经》中每首诗一般取首句里的两个字或几个字作篇名。关雎是《诗经》中的第一首诗 课文赏析 原文欣赏 关关/雎(jū)鸠(jiū),在河/之洲。 窈(yǎo)窕(tiǎo)/淑女,君子/好逑(qiú)。 参(cēn)差(cī) /荇(xìng)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wù)寐(mèi)/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关 雎 课文赏析 原文欣赏 悠哉/悠哉,辗(zhǎn)转(zhuǎn) /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sè)/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mào)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雎鸠鸟不停地鸣叫。关关,拟声词。雎鸠,一种水鸟,一般认为就是鱼鹰,传说它们雌雄形影不离。 水中的陆地 文静美好的样子 这里指女子对男子的尊称 善良美好的女子 好配偶。逑,配偶 【译文】雎鸠鸟不停地鸣叫,停在那河中小岛上。文静美好的姑娘,是男子的好配偶。 雎鸠在传说中是一种情意十分专一的水鸟,其一或死,另一就忧思不食,憔悴而死。 课文赏析 对照翻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长短不齐 一种可食的水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