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 题 21《青蛙卖泥塘》 课 型 课文 设 计 人 张梦思 指导教师 王玉 审 核 人 周英丽 学习内容 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21课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标相关内容摘录与解读:(1)识字与写字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基本的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学习独立识字,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学会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查字法查字典。(2)阅读与鉴赏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他人交流。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尝试阅读整本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向他人介绍读过的书。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3)表达与交流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有表达交流的自信心。能认真听他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听故事、看影视作品,能复述大意和自己感兴趣的情节。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与他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积极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感叹号。(4)梳理与探究观察字形,体会汉字部件之间的关系。梳理学过的字,感知汉字与生活的联系。观察大自然,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积累活动体验。结合语文学习,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整理、表达自己在活动中的见闻和想法。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其他学科的学习和生活经验交流讨论,尝试提出自己的看法。2.教材分析:《青蛙卖泥塘》是二年级下册的一篇童话故事,通过青蛙卖泥塘的经历,向学生传递了勤劳与智慧的重要性。课文情节生动有趣,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故事中,青蛙通过听取不同动物的建议,不断改善泥塘的环境,最终意识到泥塘的美丽而放弃出售,这一过程既展现了青蛙的成长,也隐含了“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价值观。教材语言简洁明快,对话形式丰富,适合学生分角色朗读,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课文插图色彩鲜明,有助于学生理解情节和角色心理。教学时可引导学生思考青蛙行为的变化,联系生活实际,讨论“如何通过努力改善环境”,渗透德育目标。此外,故事中的反复结构(动物提建议—青蛙改进)便于学生复述和仿写,锻炼逻辑思维与语言组织能力,是一篇兼具趣味性、教育性和语文训练价值的典型课文。3.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在学习《青蛙卖泥塘》时,能够较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因为童话体裁和动物角色贴近他们的兴趣。这一阶段的学生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课文中的青蛙、老牛、野鸭等动物形象生动,加上反复递进的情节结构(动物提建议—青蛙改进泥塘),便于他们把握故事脉络。然而,部分学生可能仅关注表层情节,对青蛙心理变化(从“想卖泥塘”到“发现泥塘变美”的转变)的理解需要教师引导。在语言表达上,学生能模仿故事中的对话进行角色扮演,但复述时可能遗漏细节,需通过关键词提示或思维导图辅助。此外,学生已具备初步的劳动观念,能结合生活经验理解“通过努力改善环境”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