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61972

9.2埃及 课件 (共14张PPT)2024-2025学年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日期:2025-05-25 科目:地理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25次 大小:757344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埃及,课件,14张,PPT,2024-2025,学年
  • cover
(课件网) 运用地图,简述埃及的地理位置。 半球位置 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东半球、北半球 北回归线、北纬30度分别从南部、北部穿过 两海三洲之地 聚焦区域认知与综合思维———地理位置战略剖析 在图 9-16 中标注红海、地中海、苏伊士运河、西奈半岛及邻国,说明埃及 “两海三洲” 的重要地位。 参考答案:埃及的 “两海三洲” 地位不仅是地理位置优越,更是其参与全球治理的核心资本。苏伊士运河的航运价值、西奈半岛的陆桥功能,以及红海 - 地中海的双海联动,使其成为连接东西方的 “超级走廊”。 结合课本P90“阅读”材料以及下列数据,分析苏伊士运河的重要性。 埃及依托运河优势,在红海沿岸建设石油储备基地(如苏科纳港),成为中东石油运往欧洲的 "中转站",年转口量达 1.2 亿吨,带动仓储、炼油等配套产业发展。2022 年运河因事故短暂堵塞时,国际油价单日上涨 5%,凸显其对能源供应链的关键作用。 地理位置优越,交通要冲,战略地位突出 大大缩短航程,降低运输成本 保障能源供应安全 聚焦区域认知与综合思维———地理位置战略剖析 阅读课本P90“发现”材料,议一议,埃及人民为什么盛赞尼罗河是哺育他们的“生命之河”? 聚焦人地关系———评价尼罗河的功与过 参考答案:尼罗河用丰饶的水土哺育了千年文明,用稳定的水源支撑着现代社会,在沙漠环绕的绝境中创造了生命的奇迹。因此,埃及人对尼罗河的赞美,既是对自然馈赠的感恩,也是对自身文明与生存根基的深刻认同。 聚焦人地关系———评价尼罗河的功与过 结合图 7-31,找出尼罗河的两条支流———青尼罗河、白尼罗河流经了哪些气候区。试推断尼罗河定期泛滥的原因。 参考答案:流经的热带草原气候区雨季集中降水,导致河水季节性暴涨,加上下游平原地形排水不畅,形成周期性洪水。 聚焦人地关系———评价尼罗河的功与过 运用下表,结合课本P94“阿斯旺大坝”材料,辩证认知阿斯旺大坝的利与弊。 对比维度 古代灌溉(希罗多德记载) 现代灌溉(阿斯旺大坝后) 水源控制 完全依赖自然泛滥,无人工调控 大坝拦截径流,水库调节水量,旱涝可控 灌溉技术 洪水漫灌、盆地滞留,无机械辅助 滴灌 / 喷灌、管道输水、水泵提水,技术密集型 种植周期 一年一熟(洪水后单季种植) 一年多熟(多季种植,长绒棉、水稻等作物普及) 灌溉面积 限于洪水泛滥区(约占国土 3%) 扩展至尼罗河谷地和三角洲全域,通过抽水技术开发边缘地带 生态影响 自然淤积维持土壤肥力,生态链简单 泥沙淤积于库区,下游土壤盐碱化,需人工施肥;生物多样性改变 人地关系 被动适应自然,技术水平低下 主动改造自然,系统化管理,兼顾经济与生态(尽管存在争议) 聚焦人地关系———评价尼罗河的功与过 古代尼罗河灌溉是自然馈赠的产物,人类活动被河流节律严格制约;现代灌溉则通过阿斯旺大坝等工程,将尼罗河改造成可调控的 “水利系统”,实现了水资源的高效利用,但也带来了土壤盐碱化、生物多样性下降等新问题。这一对比深刻体现了人类从 “适应自然” 到 “干预自然” 的历史演进,以及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复杂性。 聚焦人地协调观与地理实践力———畅聊文化遗产保护 阅读课本P95“活动”资料,议一议,在神庙搬迁过程中,政府部门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 讨论 “如何平衡水利工程建设与文化遗产保护”。 参考答案:①古建筑拆解与重构的技术风险;②国际合作与资金筹措压力;③水利工程工期倒逼,不可预见的文物损伤;④新址环境适应性风险。 阿布 ·辛拜勒神庙的成功搬迁,对于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具有哪些重要意义? 参考答案:是人类文化遗产保护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其价值远超项目本身,为全球濒危文化遗产的抢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