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准考证号 座位号 绝密★启用前 2025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 西宁市高三年级复习检测(二) 地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 位号填写在本试卷上。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涂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作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上,书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 目要求的。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持续增强粮食供给保障能力,坚持城 乡融合发展。城乡融合发展是指以城乡生产要素双向自由流动和公共资源合理配置为重点,以工 补农、以城带乡,统筹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共享、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发展、城乡产业协同发 展、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形成工农互助、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农 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图1为我国城乡融合发展驱动机制模型。据此完成1~3题。 居业协同 业生产力 农业机械化 土地产出 乡村振兴 粮食供给力 农村现代化 农业生态化目 以工补农 工农互补 … 农村现代化 碱乡差阻 工业现代化 农民富裕度 弥合》 工业发展力 农村就业率 城乡融合 发展 鳞业意争力 图1 农村电气化 城乡互联 城乡共尘 工业生产力 财政支农率 互通 共 工业绿色化 以城兴乡 江 城乡互补 人口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 空间城镇化 产城互动 经济城镇化 社会城镇化 绿色城镇化 城镇建设 地理试卷·第1页(共8页) 1.下列农业活动有利于提高粮食供给能力的是 ①大量进口粮食②大规模改造中低产田③培育良种提高产量④发展畜牧业增加乳 肉产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城乡融合发展的主动力是 A.新型城镇化和农村现代化 B.工业现代化和农业现代化 C.工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 D.农村现代化和农业现代化 3.实现城乡融合发展需要 A.提高区域空间互联互通 B.提高乡村人口的迁移率 C.提升城市的集聚能力 D.缩小乡村之间产业差异 长三角与成渝地区电子信息产业全球价值链参与度不断演变。2018-2023年成渝地区研发 端参与度陡升,2024年首次超过长三角。表1显示2020-2024年长三角和成渝地区人力成本指 数(劳动力成本变动情况)和专利授权量年均增长率。据此完成4~6题。 表1 区域 人力成本指数(2020年=100) 专利授权量年均增长率 长三角 128 9.2% 成渝地区 115 18.7% 4.成渝地区研发端参与度快速提升的主要原因是 A.劳动力成本优势持续扩大 B.制造业规模大与交通便利 C.国际市场需求量显著增加 D.区域创新政策与人才集聚 5.成渝地区专利授权量增长率高于长三角的根本原因是 A.产业技术创新需求大 B.高校与科研机构密集分布 C.科研经费投人比例高 D.国际合作与技术转移加速 6.长三角企业向成渝地区转移制造环节的主要目的是 A.降低研发成本 B.优化人力成本 C.规避贸易壁垒 D.拓展消费市场 地理试卷·第2页(共8页)2025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西宁市高三年级复习检测(二) 地理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评分说明: 非选择题部分,若考试答案与本答案不完全相同,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但不得超过改题所 分配的分数。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题号 1 2 3 4 6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B D B D D BC A B D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5分。 16.(18分) (1)临近高校和科研机构,知识和人才密集;市场前景广阔;产业技术含量高,产业附加值高;国 家政策引导经济高质量发展。(6分。答出其中1点得2分,答出任意3点得满分。) (2)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