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63688

时文说明文常考考点 梳理练 2024--2025学年小学语文统编版下学期小升初会考复习备考

日期:2025-05-14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试卷 查看:61次 大小:6062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时文,统编,复习,会考,小升,学期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时文说明文常考考点 梳理练 2024--2025学年小学语文统编版下学期小升初会考复习备考 1.阅读。 筷子小传 ①筷子是中国独创的餐具,迄今至少使用了3000多年。《韩非子 喻老》言:“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意思是说商纣王挥霍无度,大臣箕子为之恐惧。“纣为象箸”便典出于此。这说明,在商纣王时,已经有筷子的存在了。河南安阳殷墟1005号墓中曾出土6支青铜箸头,可以接柄使用。 ②作为传统餐具,筷子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先秦时代,筷子被称为“梜”,战国晚期至汉代开始称为“箸”,到了明代得名“筷”。在古代,筷子寄托了人们对“行船畅快无阻”的美好愿望。它一头圆,一头方,圆象征天,方象征地。这是中国人对自然最朴素的理解。在许多地方,筷子可作为新婚礼物,寓意成双成对。中国筷子还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许多来我国旅游观光的外国人总愿带回几把中国筷子作为纪念。比起其他旅游纪念品,筷子既经济实惠,又蕴含中国传统文化。 ③古时候,筷子的使用很有讲究。朱熹的《童蒙须知》中有言,“凡饮食,举匙必置箸,举箸必置匙。食已,则置匙箸于案。”在现代,人们也都遵循着使用筷子的礼仪。 ④使用筷子时,要牵动手指、手腕、手臂,甚至肩膀等30多个关节和50多处肌肉。由此可见,用筷子吃饭,不仅进食方便,还可以灵活手指、锻炼脑力,有益身心健康。这样一举多得的好事,何乐而不为呢? ⑤走过漫长的岁月,如今我们使用的筷子花样繁多。就材质而言,除常见的竹筷子,还有木筷子、银筷子、瓷筷子、不锈钢筷子、塑料筷子。就造型而言,有素雅的原木筷,还有彩漆、雕花筷子,以及多种材质镶拼而成的筷子。为适应人们对健康生活的需求,一次性筷子应运而生。不同颜色的筷子则适合家庭成员间区分使用。一种配有筷子及勺子的便携餐盒既环保又卫生,深受年轻人喜爱。为推广分餐制,写有“公筷”的筷子正被越来越多的餐馆所接受。 ⑥小小筷子,传递着中华传统文化,关联着社会文明健康。 (1)读文中画线的句子,这句话中的“至少”能否删去?请结合短文内容写明理由。 (2)下列说法与短文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A.文中引用朱熹的话,旨在说明古人讲究筷子和勺子同时举起来使用,进食极为方便。 B.便携餐具、公筷的出现,都顺应了人们对环保、卫生生活的需求。 (3)短文主要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用小标题的方式列出来。 悠久历史→(① )→(② )→(③ )→(④ ) 阅读理解。 当长白山只剩下了树 秋天的长白山,被称为金色的殿堂。可有人问当地一位老人,今天的长白山和过去的长白山有什么区别吗?老人反问道:“现在的秋天,在长白山还能看到野生动物吗?” 1986年,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的南坡和西坡遭遇15号台风的干扰,导致近一万公顷原始森林的活立木发生大面积倒伏,跨越长白山的阔叶红松林、针叶混合林和岳桦林三个森林垂直分布景观带。当时有一种观点,说是100多万立方米的木材,在风倒区如果不捡走它们会着火,着火了谁负责?自那以后,长白山车水马龙,人声鼎沸,马达轰鸣,那片风倒木一根也不剩地被捡走了。 大山里的野生动物也有它们的生活习性,面对噪音污染,它们用无言和离去表达了抗议。在人们把风倒木捡出大山的几年中,拖拉机、推土机和几千个伐木工人全进去了,土壤结构、幼树幼苗,整个自然生态遭到破坏,那么一大片林子光秃秃的,再也没有长出一棵树。20世纪90年代中期,长白山的马鹿还有500多头。有一处被命名为“地下森林”的旅游景点,里面修了栈道,马鹿在林中的迁徙路线被阻隔,到2005年再做统计时,长白山森林里马鹿的数量已不到50头。 从2000年到2005年,曾经有6年的时间里,打松子成了长白山的经济增长点,一棵棵高大的红松被个人承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