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63690

古诗文积累默写高频考点(情境默写) 梳理练 2024--2025学年小学语文统编版下学期小升初会考复习备考

日期:2025-05-14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试卷 查看:22次 大小:5668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默写,小学,复习,会考,小升,学期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古诗文积累默写高频考点(情境默写) 梳理练 2024--2025学年小学语文统编版下学期小升初会考复习备考 1.理解性默写。 (1)范仲淹在《江上渔者》中,用“ , ”两句表达了对渔民的关切与同情,同时也表达了对“江上往来人”的规劝。 (2)爷爷经常感怀人生苦短,时光流逝,你可以用苏轼《浣溪沙》中的词句鼓励爷爷: (3)《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中体现词人对好友美好祝福的句子是: (4)一夜春雨过后,花园里盛开的花儿们还带着点点雨滴,显得愈发娇美红艳,遥遥望去,花朵更显得无比美丽,这不正是杜甫的诗句“ , ”所描绘的美景吗?我们常常用这首诗中的“ , ”两句来形容老师对学生默默无闻的培养和潜移默化的影响。 2.根据课文或积累完成下面填空。 (1)同桌同学把我的书借走了,到现在还没还。这真是刘备借荆州——— (把歇后语补充完整) (2)……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 ,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 的痕迹呢?(朱自清《匆匆》) (3)中国传统文化智慧闪耀。《两小儿辩日》中,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 ,此不为 乎?”尽显思辨的智慧。 (4)“ ,冷露无声湿桂花”描写的是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夜晚的景色。“今夜月明人尽望, ”委婉地表达了游子的思乡之情。类似表达这种情思的诗句,请你再写一句:“ ”。 3.根据课内外积累填空。 我国是个诗歌的国度。诗人往往借助寻常的事物来传递丰富的感情,比如那不起眼的小草,孟郊的《游子吟》中“ , ”,借以表达对母亲的感恩;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 ,晴翠接荒城”抒发了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辛弃疾的《清平乐 村居》中“茅檐低小, ”描绘了一幅清新秀丽的风景画,表现出词人对农村和平、宁静生活的喜爱。古诗文里蕴含着深刻的哲理:《长歌行》里的“ , ”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奋发图强;遇到艰难坎坷,我们用《竹石》中的“ , ”警醒自己时刻保持无所畏惧、积极乐观的精神风貌;老年人哀叹“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可以用苏轼《浣溪沙》中的“谁道人生无再少? ! ”来劝慰;南宋文学家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与明代诗人于谦的《石灰吟》中“ , ”有异曲同工之妙。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名句启迪智慧。“良药苦口利于病, 。”启发我们要虚心接受批评;“ ,近山识鸟音。”告诉我们实践出真知;“常将有日思无日, 。”让我们懂得节约;“ ,日日新,又日新”勉励我们要不断变革创新。 (2)名诗抒发情怀。“ ,要留清白在人间。”是于谦表达高洁志向的独白;“随风潜入夜, 。”是杜甫对春雨的讴歌;“ ,明月何时照我还。”是王安石对家乡的思念。 (3)名篇点亮人生。司马迁的“人 , ,或轻于鸿毛。”阐释了生命的价值;面对光阴的流逝,朱自清发出了这样的感慨:“过去的日子如轻烟, ,如薄雾, 。” 5.请用积累的知识填一填。 (1)六一班开展诗词主题班会,这是主持人写的主持词,请将其补充完整:诗词是传承古今的歌唱。她是滋养万物的情操,“ ,润物细无声”。她是勇担使命的理想,“何当金络脑, ”。她是远方游子对故乡的思念,“ ,明月何时照我还”。她也告诫我们,时间虽如流水般匆匆走过,但我们不能因此而悲叹,正如“谁道人生无再少? ! 。” (2)当下少年将时间多用于了玩手机,而忽略了学习。我们应该有所警醒:正如朱自清在《匆匆》一文中感叹:过去的日子如 ,被微风吹散了,如 ,被初阳蒸融了。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之情,提醒我们要 ;关于学习,《学弈》中弈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一人专心致志,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 ”;告诉我们 。 6.古诗文知识积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