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 第十五章 核心素养提升练 1.“挤毛巾”和“液桥”都是我国宇航员在空间站展示的有趣实验。“挤毛巾”实验中,宇航员先将干毛巾一端沾水后使得整个毛巾完全浸湿,然后再用双手试图拧干,只见毛巾被挤出的水像一层果冻一样紧紧地吸附在毛巾的外表面,宇航员的手也粘有一层厚厚的水。2022年3月23日,我国宇航员王亚平在空间站做了“液桥”实验,如图所示。关于这两个实验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在地球上能将湿毛巾拧干是因为水不能浸润毛巾 B.干毛巾沾水变得完全浸湿是毛细现象 C.水对宇航员的手和液桥板都是浸润的 D.“液桥”实验装置脱手后两液桥板最终合在一起,这是水的表面张力在起作用 2.2020年1月1日TPMS(胎压监测系统)强制安装法规已开始执行。汽车行驶时TPMS显示某一轮胎内的气体温度为27 ℃,压强为240 kPa,已知该轮胎的容积为30 L,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6.0×1023 mol-1,0 ℃、1 atm下1 mol任何气体的体积均为22.4 L,1 atm=100 kPa。则该轮胎内气体的分子数约为( ) A.1.8×1023 B.1.8×1024 C.8.0×1023 D.8.0×1024 3.(2025·八省联考四川卷)某同学制作了一个小型喷泉装置,如图甲所示两个瓶子均用瓶塞密闭,两瓶用弯管连通,左瓶插有两端开口的直管。左瓶装满水,右瓶充满空气(可视为理想气体)。用沸水浇右瓶时,左瓶直管有水喷出,如图乙所示,水喷出的过程中,装置内的气体( ) A.内能比浇水前大 B.压强与浇水前相等 C.所有分子的动能都比浇水前大 D.对水做的功等于水重力势能的增量 4.(2024·山东高考)一定质量理想气体经历如图所示的循环过程,a→b过程是等压过程,b→c过程中气体与外界无热量交换,c→a过程是等温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过程,气体从外界吸收的热量全部用于对外做功 B.b→c过程,气体对外做功,内能增加 C.a→b→c过程,气体从外界吸收的热量全部用于对外做功 D.a→b过程,气体从外界吸收的热量等于c→a过程放出的热量 5.“天问1号”的发射开启了我国探测火星的征程。设想将图中所示的粗细均匀、导热良好、右端封闭有一定质量理想气体的“U”形管带往火星表面。“U”形管分别在地球和火星表面某时某地竖直放置时的相关参数如表所示。 地球 火星 重力加速度 g 0.38g 环境温度 T地=300 K T火=280 K 大气压强 p地=76.0 cmHg p火 封闭气柱长度 l地=19.0 cm l火=56.0 cm 水银柱高度差 h地=73.0 cm h火 求:(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火星表面高1 m的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相当于地球表面多高水柱产生的压强。已知ρ水银=13.6×103 kg/m3,ρ水=1.0×103 kg/m3; (2)火星表面的大气压强p火。 6.(2023·湖南高考)汽车刹车助力装置能有效为驾驶员踩刹车省力。如图,刹车助力装置可简化为助力气室和抽气气室等部分构成,连杆AB与助力活塞固定为一体,驾驶员踩刹车时,在连杆AB上施加水平力推动液压泵实现刹车。助力气室与抽气气室用细管连接,通过抽气降低助力气室压强,利用大气压与助力气室的压强差实现刹车助力。每次抽气时,K1打开,K2闭合,抽气活塞在外力作用下从抽气气室最下端向上运动,助力气室中的气体充满抽气气室,达到两气室压强相等;然后,K1闭合,K2打开,抽气活塞向下运动,抽气气室中的全部气体从K2排出,完成一次抽气过程。已知助力气室容积为V0,初始压强等于外部大气压强p0,助力活塞横截面积为S,抽气气室的容积为V1。假设抽气过程,助力活塞保持不动,气体可视为理想气体,温度保持不变。 (1)求第1次抽气之后助力气室内的压强p1; (2)第n次抽气后,求该刹车助力装置为驾驶员省力的大小ΔF。 7.(2024·湖南高考)一个充有空气的薄壁气球,气球内气体压强为p、体积为V。气球内空气可视为理想气体。 (1)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