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63914

1.3 学会自我保护 教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日期:2025-10-14 科目:政治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49次 大小:1872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学会,自我,保护,教案,-2024-2025,学年
  • cover
《学会自我保护》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来源 本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围绕“学会自我保护”主题展开,结合青少年日常生活中可能面临的安全威胁,如网络侵害、校园欺凌、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等场景,引导学生树立自我保护意识,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帮助学生理解法律对未成年人的保护作用,明确在不同情境下如何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为学生健康成长筑牢安全防线。 二、课时安排 1课时(45分钟) 三、教学目标(基于五个核心素养) 1. 政治认同:让学生认识到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理解法律保护未成年人的政策方针,增强对国家保护未成年人制度的认同感,树立“安全第一”的政治意识。 2. 道德修养:培养学生尊重生命、关爱自己与他人的道德品质,引导学生在自我保护的同时,不伤害他人合法权益,形成文明、友善的道德行为习惯,提升道德素养。 3. 法治观念:帮助学生了解与自我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如《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增强法治意识,明确法律赋予未成年人的权利和义务,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 4. 健全人格:通过教学,帮助学生克服面对危险时的恐惧、焦虑等不良心理,培养勇敢、冷静、机智的心理素质,塑造自信、独立、坚韧的健全人格,提高心理调适能力。 5. 责任意识:引导学生认识到自我保护不仅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家庭、社会负责,强化学生的责任担当,促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践行自我保护,同时对他人的安全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四、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 了解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安全威胁,如网络诈骗、校园欺凌、自然灾害等。 2. 掌握在不同危险情境下自我保护的具体方法和技能,如遭遇网络侵害时的应对措施、面对校园欺凌的正确做法等。 3. 理解法律对未成年人的保护作用,学会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二)教学难点 1. 提高学生在复杂情境中灵活运用自我保护方法的能力,避免因紧张、恐惧等情绪导致行为失当。 2. 引导学生正确区分自我保护与鲁莽行事,培养学生理性、冷静处理危险的思维方式。 3. 增强学生主动自我保护的意识,使自我保护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情景创设:播放一段精心剪辑的短视频,视频中呈现多个青少年面临危险的片段,如独自在家时陌生人敲门、在网络上随意透露个人信息后遭遇诈骗、在校园里被同学围堵欺凌、在户外遇到地震等自然灾害。视频结束后,展示一张写有“守护青春,安全同行”的图片,图片中是一个青少年坚定的背影。 教师提问:同学们,刚刚视频中的这些场景,大家在生活中或多或少都听说过甚至亲身经历过。当危险突然降临,我们该如何保护自己呢?现在大家可以和身边的同学讨论一下,然后分享你的想法。 预设学生回答情况: 学生可能会回答:遇到陌生人敲门不要开门;在网上不能随便告诉别人自己的真实信息。 还有学生可能说:被同学欺负要告诉老师和家长;地震的时候要躲在桌子底下。 也有学生可能提到:感觉很害怕,不知道该怎么办。 设计意图:通过贴近学生生活的危险场景视频,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深刻感受到自我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引导学生讨论和分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思考的积极性,为后续教学做好铺垫。 (二)新课讲授 1.“危险的信号———识别常见安全威胁” 情景创设:教师展示四个情景卡片,分别是: 卡片一:小明在网上认识了一个“网友”,“网友”询问他的家庭住址和父母的工作单位,并邀请他线下见面。 卡片二:小丽在学校里总是被几个同学嘲笑、推搡,甚至被要求帮他们写作业。 卡片三:周末,小刚独自在家,突然听到有人撬门,门外传来陌生人的声音。 卡片四:在户外游玩时,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