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65021

第23课《黄继光》第二课时 课件

日期:2025-05-14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72次 大小:72858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6
23课,黄继光,第二,课时,课件
  • cover
(课件网) 23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下册 黄 继 光 第二课时 1.在文章中找出描写黄继光动作和敌军火力猛烈的语句,体会表现人物品质的作用。(重点)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黄继光英勇顽强和伟大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精神。(重点) 学习目标 时代背景 01 1950年,美帝国主义发动了侵略朝鲜的战争,又把战火引到我国边境,新生的人民共和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毛主席发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与朝鲜人民并肩作战。 1952年10月14日至11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与“联合国军”在上甘岭及其附近地区展开的一场战役。此次战役中,美军调集兵力6万余人,大炮300余门,坦克170多辆,出动飞机3000多架,对志愿军两个连约3.7平方公里的阵地上,倾泻炮弹190余万发,炸弹5000余枚。山头被削平了1米多,在那场残酷的战役中,为夺下597.9高地,黄继光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那年他才21岁。 人物介绍 02 黄继光,四川省中江县人,1951年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1952年10月20日在朝鲜江原道金化郡上甘岭战役中担任爆破任务,在掷完手雷,打垮敌人几个火力点后,在身负七处伤的情况下,黄继光毅然用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孔而壮烈牺牲。 在朝鲜战场上,中国人民志愿军涌现出许多英雄。如邱少云、毛岸英、罗盛教、黄继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胸膛堵住敌人机枪的英雄———黄继光的英勇故事。 自读课文 00 同学们在朗读这篇课文时,学习作者对动作、语言和场面的描写,感受黄继光英勇顽强和视死如归精神。 理解课文 03 1952年10月,上甘岭战役打响了。这是朝鲜战场上最激烈的一次阵地战。 黄继光所在的营已经持续战斗了四天四夜,第五天夜晚接到上级的命令,要在黎明之前夺下被敌人占领的597.9高地。 进攻开始了,大炮在轰鸣。战士们占领了一个又一个山头,就要到达597.9高地的主峰了。突然,敌人一个火力点凶猛地射击起来。战士们屡次突击,都被比雨点还密的枪弹压了回来。 东方升起了启明星,营参谋长看看表,已经四点多了。如果不很快摧毁这个火力点,在黎明前就攻不下597.9高地的主峰,已经夺得的那些山头就会全部丢失。 文章1、2段给我们介绍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故事的起因。 “持续战斗了四天四夜”说明战斗的激烈和持久。 “要在黎明之前”说明任务的时间很紧迫。 [场面描写]战斗风云突变,战士们的进攻遭到敌人火力点猛烈的阻击。 过度句 [比喻]说明了枪弹的密集,战斗的激烈;“压”体现敌人疯狂抵抗,战士们进攻受阻,情况十分危急。 接到任务 第一部分 1~4自然段 写黄继光所在的部队接到夺取高地的任务时间将近,形势危急。 形势严峻 ‖ 黄继光愤怒地注视着敌人的火力点,他转过身来坚定地对营参谋长说:“参谋长,请把这个任务交给我吧!”营参谋长紧握着黄继光的手,说:“好,我相信你一定能完成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黄继光带上两个战士,拿了手雷,喊了一声:“让祖国人民听我们胜利的消息吧!”便向敌人的火力点爬去。 敌人发现他们了。几发照明弹升上天空,黑夜变成了白天。炮弹在他们周围爆炸。他们冒着浓烟,冒着烈火,匍匐前进。一个战士牺牲了,另一个战士也负伤了。摧毁火力点的重任落在了黄继光一个人的肩上。 [神态、动作、语言描写]危急关头,黄继光主动请战;“愤怒地注视”表现了他对敌人的满腔仇恨;“坚定”写出了他完成任务的决心。表现了黄继光不怕牺牲,对敌人无比仇恨的心理。展现了黄继光对革命的忠诚和勇为人先的精神。 [语言描写]黄继光壮烈豪迈的话语,表现了他完成任务的坚定信念。 [动作描写]写出了敌人火力的猛烈、情势危急,突出前进的艰难。 牺牲经过 火力点里的敌人把机枪对准黄继光,子弹像冰雹一样射过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