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65192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22 《礼记》二则——虽有嘉肴课件(共22张ppt)

日期:2025-05-1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65次 大小:636269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统编,ppt,22张,课件,嘉肴,虽有
  • cover
(课件网) 虽有嘉肴 1.理解重点文言词语,朗读并背诵课文。 2.学习类比说理的方法,并能运用于写作之中。 3.明白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告诉我们一个真理:实践出真知。 这条真理被历代人所认可,它出现在好多作品中,同样我们今天要学的《虽有嘉肴》也蕴含有这样的道理。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的选集。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它与《周礼》《礼仪》合称“三礼”。 《虽有嘉肴》节选自《学记》。《学记》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篇系统性的教育学论文。据郭沫若考证,《学记》作者为孟子的弟子乐正克。《学记》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对教育作用、教育目的、学校制度、教育内容、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以至师生关系、教师问题等方面,都做了比较系统而精辟的概括和理论的阐述。 弗食 嘉肴 兑命 自强 学学半 教学相长 fú zhǎng jiā yáo qiǎng yuè xiào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节奏和停顿。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文言知识积累 (1)通假字 《兑(yuè)命》曰:“学学半”。 兑,通“说”,指的是殷商时的贤相傅说。 “学”同“敩”,教导。 (2)一词多义 学 学学半( “学”同“敩”,教导) 学学半(向别人学习) 其 其此之谓乎(副词,表推测,大概,恐怕) 不知其旨也(代词,它的) (3)古今异义 不知其旨也(古义: ;今义: 。) 然后能自强也(古义: ;今义: 。) 教然后知困(古义: ;今义: 。) 虽有至道(古义: 。今义: 。) 教学相长也(古义: 。今义: 。) 味美 旨意 勉励 强大,强盛 困惑 困难 即使 虽然 促进 增长 (4)特殊句式 倒装句:其此之谓乎! 宾语“此”前置,原顺序应为“其谓此乎”。 1.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课下注释集体讨论文意。 2.解释下列字词并翻译这篇文言文。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即使 味美 最好的道理 好处 困惑 所以 自我勉励 自我反省 教和学互相促进 教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 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表推测语气,大概 译文:虽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其味道的甘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所以“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尚书 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1.从“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悟出了什么道理? 以“嘉肴”与“至道”作类比,由吃饭引申到学习,指出学习的重要性,并引出下文教与学关系的论述,使文章通俗易懂,容易被人接受。 2.学习只会使人知识越来越丰富,思想越来越充实,本文中却说“学然后知不足”,你如何理解? 只有学习,才会知道知识浩如烟海,学问没有止境,所以,越学视野越开阔,越学越感到自己知识的不足。 3.开头“虽有嘉肴”一句有什么作用? 文章开头从“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引申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的道理。用类比的手法,浅显易懂;也从反面论证了不学的危害。进而引出教与学的关系。 4.这篇短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找出原句子。 “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