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桂枝香 ·金陵怀古 王安石 知人论世 王安石(1021—1086)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抚州临 川(今属江西)人。字介甫, 号半山,人称半山居士。封为 舒国公,后又改封荆国公,世 人又称 “王荆公”。 作者介绍 解 题 温 故 词的题目。 金陵:今江苏南京,六朝古都。 怀古:追念古代的事情。 题材:咏史怀古诗。 词牌名,又名“疏帘淡月”。 桂 枝 香 ● 金 陵 怀 古 解题 ▲南京城市徽标 使得南京在中国历史上,尤其是中国文 化史上拥有了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到赵宋时,这里依然是店肆栉比,灯火万家,呈 现出一派繁荣气象。在地理上,金陵素称虎踞龙蟠, 雄伟多姿。大江西来折而向东奔流入海;山地、丘陵、 江湖、河泊纵横交错;秦淮河如一条玉带横贯市内… 金陵是南京的古称,又名建康、江 宁、应天等。有“六朝古都”、 “十朝 都会”之称。从三国时期东吴在此建都 起,先后有东晋、南朝宋、齐、梁、陈 在此建都。它见证着岁月的沧桑更替, 写作背景 此词约写于作者再次罢相、出知江宁府之时。在金陵 胜地,登高望远,便兴起了满怀愁绪:日月之迁流, 仕途之坎坷,家国之忧患,人生之苦辛,涌凝笔端,写 成了名篇佳作。词中流露出王安石失意无聊之时颐情自 然风光的情怀,同时也寄寓讽喻之意。 知识回顾——— “咏史怀古诗” 怀古诗歌是中国古代诗歌中思想 内容比较沉重的作品。主要是以历史 事件、 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 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 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 等目的。 这类诗歌多写古人往事,多 用典故,手法委婉,感情基调一般比 较苍劲悲凉。 咏史怀古诗所抒发的情感: 1.借古讽今,抒发昔盛今衰,古今变化的感 慨。 2.借古人的遭遇来对比或类比自己的遭遇 抒写怀才不遇之 叹 ,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 悲伤,或对现实不重用人才进行批评。 3.赞扬古人建功立业的事迹,表达自己渴望 建功立业的雄心。 初读感知 桂枝香。金陵怀古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 (chéng) 江/似 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 (zhào)/ 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chù) 。彩舟/云淡,星河/鹭 (lù) 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 (zhú) , 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 凭高/对此,谩 (màn) 嗟 (jiē)/ 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 衰草/凝 (níng) 绿。至今/商女,时时/犹 (yóu) 唱,后庭/遗曲。 ①登山临水,放眼远眺。送目:远 眺,远望。 ② 故 都 ,这里指金陵。 ③肃爽,天高气爽。 ④清澈的江水。 ⑤白绢。⑥箭头,形容山峰林立。 ⑦“帆、棹”,代指船。 ⑧斜,斜插。矗,直立。 ⑨ 天 河 ,这里指长江。 ⑩图画难以完备(地展现)。 字词释义 登临送目①, 正 故国②晚秋,天气初 肃③。千里澄江④似练 ⑤, 翠 峰 如簇⑥。 归帆 去棹⑦残阳里,背西 风,酒旗斜矗⑧。 彩 舟云淡,星河⑨鹭起 , 画图难足⑩。 整体感知 上阕写登临金陵所见的秋景。 词人通过对长江、翠峰、船只、 残阳、酒旗、彩舟、白鹭等意象 的描绘,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壮丽 山河图。 ①竞逐繁华,争相追逐奢侈豪 华的生活。 ②语出唐杜牧《台城曲》,指 南朝陈亡国惨剧。门,指朱雀 门 。 楼 ,指结绮阁。 ③指各个王朝接连覆亡。 ④登临高处。 ⑤枉自感叹兴亡的荣耀和耻辱 。谩,同“漫”,徒然。 荣:兴盛。辱:灭亡。 ⑥语出唐杜牧《泊秦淮》,被 视为亡国之音。 念往昔,繁华竞 逐①, 叹门外楼头②, 悲恨相续③。千古凭高 ④对 此 ,谩嗟荣辱⑤。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 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 商女,时时犹唱,后 庭 遗 曲 ⑥。 整体感知 下阕怀古、抒情。借凭吊六朝遗 迹,讽喻当朝统治者不知吸取历 史教训,表达了词人的忧国之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