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南京玄武湖 南京古鸡鸣寺 明孝陵石像路 通过对诗句分析,理解诗人对历史兴亡的慨叹。 赏析诗句中所描写的金陵美景。 理解王安石作为一个政治家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关心。 疏通疑难字词,读懂诗句。 学习目标 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 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北宋抚州临川人, 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 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答司马谏议书》《泊 船瓜洲》、《元日》、《登飞来峰》 金陵怀古,诸公寄词于《桂枝香》者三十余首,独 介甫最为绝唱。 东坡见之叹曰:“此老乃野狐精也!” -- 《古今词话》 金陵 江苏省会南京 六朝古都: 东吴、东晋、宋、齐、梁、陈 十朝都会: 东吴、东晋、宋、齐、梁、陈、 南唐、明朝、太平天国、中华民国 南京成为历代文人抒发感慨,怀古思今最多的地方。 听名家范读,注意节奏感情 诵读正音 桂枝香 ·金陵怀古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 澄 (chéng) 江 /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zhào)/残阳里,背/西 风,酒旗/斜矗 (chù)。 彩舟/云淡,星河/鹭(1ù)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多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 古/凭高/对此,谩嗟(jiē)/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 /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疏通词意 登山临水,举目望远,故都金陵正是深秋,天气已变得飒 爽清凉。奔腾千里的长江澄澈得好像一条白练,青翠的山峰俊 伟峭拔犹如一束束的箭簇。帆船在夕阳往来穿梭,西风起处, 斜插的酒旗在小街飘扬。彩舟徐行,云烟稀淡,长江波光粼粼, 白鹭翔舞,丹青妙笔也很难描画这壮美的风光。 遥想当年,争着过豪华的生活,叹朱雀门结绮阁楼,六朝 君主一个个地相继败亡。自古多少人在此登高怀古,空叹历朝 兴衰。六朝的风云变化全都随着流水消逝,剩下的只有惨淡的 寒烟和衰败的枯草。直到如今的商女,还不知亡国的悲恨,时 时放声歌唱《后庭花》遗曲。 整体感知 1.各用一句话概括上阙和下阙的内容。 上片写金陵之景, 下片抒怀古之情。 2.如果全词作者情感的落脚点浓缩到词中的一 个字上,你会用哪个字 为什么 叹 因何而“叹” “叹”些什么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 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 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上片写景 远景:长江似练、翠峰如簇 近景: 船只穿梭、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 赏 读:点明了地点和季节,瑟瑟秋风,万 物凋零,呈现出一种“悲秋”的氛围。 此时此景,登高远眺,则情以物迁,辞 以情发,这就为下阙的怀古作铺垫。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天高气爽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练 :白色绸缎,写出江水之纯净。 簇 :箭头,写山峰之陡峭。 手法1. 比喻: 贴切、形象、逼真、明丽。 “千里”二字,景象开阔高远,一幅金陵锦绣江山图展现眼前。 澄江静如练 一谢脁《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手法2.用典: 化用诗句 → 归帆 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赏读:“残阳”“西 风”,点出时下是 黄昏时节,具有典型的秋日景物特点。给 人萧条冷落的感觉,包含词人对国家命运 的担忧。“归 帆”“酒 旗”是暗写在秋日 黄昏里匆匆来往的行旅之人。 由自然景物写到人的活动,画面顿时生动 起来 。 近观动景 。 彩舟云 淡 ,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彩舟”“星河”,色彩对比鲜明;“云淡”“鹭起 ”, 动 静相生。把整幅金陵秋景图展现得活灵活现,美不胜收,难以 尽述,因此总赞一句“画图难足”来结束上阕。 品味词作上阕,赏析词人写景的技巧。 ①比喻 千里澄江如白练,青翠山峰像箭镞,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长 江蜿蜒澄澈,山峰峭拔堆聚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