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296616

初中语文人教新课标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九课《土地的誓言》(课件+教案+练习)

日期:2024-06-10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9次 大小:109047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初中,练习,教案,课件,土地的誓言,语文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土地的誓言》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⑴积累词语,掌握“炽痛、嗥鸣、斑斓、谰语、怪诞、亘古”等词的读音、词义,并学会运用。 ⑵了解作者及时代背景。 ⑶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⑴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层体味作者的家园情、故国情。 ⑵揣摩本文优美而富有激的语句,增强对语言的感受力。同时进行仿句训练,逐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强化学生热爱故土,热爱祖国的情感,为家乡的富饶,祖国的腾飞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抒情散文,充溢着饱满、深沉的 爱国热情。作者这种情绪的表露,并不流于空泛,他把九一八事变以后东北流亡青年压抑的情感用火一样炽热的语言表达出来,仿佛使人谛听得到心脏的跳动,感受得到热血的沸腾。眷念乡土,这是一种具有共通性的感情,而作者所眷恋的关东原野,当时却已被日本侵略者强占十年之久,对作者来说,她是失去的美好家园;对国人来说,她是祖国完整版图上沦丧的土地,因此,眷念乡土就有了让人产生共鸣的强烈的爱国色彩。这篇课文在艺术上体现了端木蕻良浓郁的抒情风格与独特的抒情方式,那就是以倾诉式的语言表达激情,以富有力度与浓度的情感打动人心。 教学重点 1、有感情朗读课文,深层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揣摩欣赏精彩句、段,感受文章的语言美。 教学难点 1、把握文章的抒情脉络,理解文章两段之间的关系。 2、了解文中某些词语的确切含义。 教具准备 多媒体、录像机;VCD、录像带;光盘、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全班齐读课后练习第三题《松花江上》,思 考,讨论歌词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九·一八”事件,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富饶的关东平原,无数的东北同胞被迫背井离乡,四处流浪。他们不知何时才能回到自己可爱的故乡,才能与家人欢聚一堂。事隔十年,作为东北作家群中的一员,作者怀着难以遏制的思乡之情,面对故乡的土地发出了壮怀激越的誓言。 二. 作者及背景简介(由学生自查资料完成) 1.作者简介 端木蕻良,原名曹汉文、曹京平 ,辽宁省昌图县人。作品有长篇小说《科尔沁旗草原》、《大地的海》、《长江》等。与萧红、萧军、舒群、骆宾基、罗烽、白朗、李辉英等人一起被称作东北作家群。 2.背景简介 九 一八事变 中国东北三省,以白山黑水著 称,土地肥沃,资源丰富。日本帝国主义自1904年从沙俄手中夺取南满铁路和旅顺海军基地权益后,便设立关东都督府,推行殖民政策;1919年设立专门的关东军,加强军事占领;20年代中期更把夺取满蒙、征服中国列为对外扩张的首要国策。1931年9月18日夜,由关东军密谋,将沈阳近郊柳条湖的一段铁路炸毁,反说是中国军队有意破坏铁路和袭击日本守备队,随即包围和炮轰中国军队北大营。当时,中国在东北的军队约胡20万人,日本 关东军不支两万人,但国民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命令中国军队不得还击,听候政府处理。第二天,日本便从朝鲜调来援兵,一个星期内,便占领了沈阳、长春等辽宁、吉林两省的30多座城市和大部分铁路,并继续扩大其占领区。国民政府寄希望于国际联盟对日本进行干预,但当国际联盟代表团于1932年3月14日到达中国时,日军早已占领了整个东北,并于3月1日成立了伪“满洲国”傀儡政权。国际联盟的干预无济于事,东北大好河山沦为日本殖民地,直到1945年8月日本战败投降,东北沦陷长达14年之久。九 一八事变之后,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日益高涨,并开始进行局部抗战。这篇文章写于“九一八”事变十周年,当时抗日战争正处于十分艰苦的阶段,流亡在关内的东北人依然无法返回他们挚爱着的家乡。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作者用火一样炽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