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2025届高考历史复习最新热点解读 热点06 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筑牢文化自信根基 目录 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基 二 革命文化———血脉 三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灵魂 《哪吒2》现象级表现:截至2025年2月26日,《哪吒2》票房突破138.9亿元,全球影史排名第八,预测票房达146亿元,成为中国影史票房冠军,并冲击全球动画电影前三。 习近平指出:“我们要特别重视挖掘中华五千年文明中的精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把其中的精华同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结合起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不仅是树立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必然,也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基石,具有伟大的历史现实意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智慧的结晶,主要包括文学典籍、书法作品、传统戏剧等。近几年高考常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情境进行命题,引导学生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启发学生争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拥护者、传承者。 在2025年高考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仍然会是重要的命题情境, 复习时应予以关注。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变迁的关系、对社会价值观的塑造等是考查的重点,(2)从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到社会价值观念的转变,从民族文化的交融到治国理政思想的丰富,从清乐、史学、绘画、民歌到人文意识、文化认同的形成 1.考情分析 2.高频考点统计 考点分类 2024年典型真题 命题角度 思想传承 天津T3宋元时期史学研究;海南T16儒学的发展 广西T1百家争鸣;甲卷T26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安徽T3传统文化的特点内涵;北京T1孔子的儒学思想 江苏T5儒学、道教和佛教发展;新课标T25百家争鸣 吉林T5儒学、道教和佛教发展 文化辐射与本土化 科技贡献 北京高考T4 中外关联与全球史观 文化遗产 保护 黑吉辽T18各地遗址和遗址文化。 历史解释与现实价值 中西文化 交流 甘肃T4中外文化交流 湖南T17中外文化交流 文明互鉴与选择性吸收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基 阶段 时间 人物 核心主张 历史影响 现代价值与高考链接 先秦儒学 春秋 孔子 - 仁(爱人) - 礼(克己复礼) - 中庸(调和矛盾) 奠定儒家伦理基础,未被诸侯广泛采用(战国尚武力)。 伦理道德教育(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普世性) 真题示例:孔子思想对东亚文化圈的影响。 战国 孟子 - 仁政(民贵君轻) - 性善论(四端说) 发展民本思想,为后世批判暴政提供理论依据。 民主政治的本土化资源(“民本”与“民主”的对话) 荀子 - 性恶论(化性起伪) - 隆礼重法(强调外在规范) 融合法家思想,影响汉代“外儒内法”统治术。 社会治理的法治与德治结合(链接“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 1.儒家思想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基 1.儒家思想 阶段 时间 人物 核心主张 影响 现代价值与高考链接 汉唐儒学 汉代 董仲舒 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伦理秩序);大一统 汉武帝“尊崇儒术”,儒学成为官方意识形态。 维护国家统一的理念(对比“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魏晋至唐 韩愈 道统论(对抗佛道冲击); 复兴儒学 唐宋儒学复兴的先声,但未根本扭转佛道盛行局面。 文化自信的早期实践(抵御外来文化冲击) 宋明理学 北宋 程颢、程颐 天理为宇宙本源 格物致知 儒学哲学化,构建形而上学体系。 理性思维与传统伦理结合(如“格物”精神与科学探究) 南宋 朱熹 -存天理,灭人欲 -四书集注(科举标准) 理学正统化,深刻影响东亚 高考热点:理学对家族伦理的影响(如宗族制度) 明代 王阳明 心即理;致良知(内在道德自觉)知行合 突破理学僵化,推动思想解放 道德自律的现代意义(链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