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68234

7.3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精品课件)-2024-2025学年高二政治《哲学与文化》高效精品课件 教学设计(统编版必修4)

日期:2025-05-16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9次 大小:1484738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精品,课件,政治,必修,统编,教学设计
  • cover
(课件网) 《哲学与文化》基本结构 哲学 (一、二单元) 马克思 主义哲学 辩证唯 物主义 历史唯 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4课) 唯物辩证法(第3课) 社会历史观(第5课) 人生观、价值观(第6课) 辩证唯物论(第2课) 文化 (第三单元) 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第7课) 吸收外来有益文化(第8课)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第9课) 哲学与文化 哲学 文化 活的灵魂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 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内涵与功能 民族性与多样性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哲学与文化的关系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七课 第八课 第九课 “哲学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 (1)什么是文化 (2)文化的功能 前 提 第七课知识脉络图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1)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2)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继 承 7.3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七课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三单元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1)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2)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第一幕 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你心目中的非遗文化有哪些? 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转化为符合时代特点和要求的新内涵和新的呈现形式 创造性转化 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进行补充、拓展和完善,使之成为适合当今时代实践和社会发展要求的文化形式。 创新性发展 一、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1、创造性转化: ①标准:必须按照当今时代的特点和要求 ②途径:对传统文化中有借鉴意义的内涵和陈旧的表达形式予以改造 ③目标:转化为符合时代特点和要求的新内涵和新的呈现形式,使之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①标准:必须按照当今时代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的进步和发展 ②途径: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进行补充、拓展和完善 ③目标:使之成为适合当今时代实践和社会发展要求的文化形式 2. 创新性发展: 一、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故宫文创 知识拓展 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 区别 途径 改造和转化 创新和发展 对象 是“有借鉴意义的内涵和陈旧的表达形式” 是“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要求 转化为“符合时代特点和要求的新内涵和新的呈现形式” 对优秀传统文化内涵“进行补充、拓展和完善” 目的 重在激活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重在增强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实质 强调继承 强调发展 联系 ①二者紧密联系,有相通之处。 ②创造性转化是创新性发展的前奏,创新性发展是创造性转化的升华。 对传统文化要坚持古为今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科学扬弃、为我所用。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既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既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 3、如何对待中华传统文化?(P100相关链接) 一、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 第二幕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1、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团结统一 爱好和平 自强不息 勤劳勇敢 爱国主义 核心;旗帜;精神支柱 体现 体现 体现 体现 注意: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时代精神的核心是改革创新 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2、爱国主义 ① 地位: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② 与民族精神关系: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民族精神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