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68532

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课件(共27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日期:2025-05-14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8次 大小:946625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历史,纲要,中外,必修,高中,统编
  • cover
(课件网) 第八单元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世界近代史 世界古代史 世界现代史 整体发展的世界 多元分散的世界 命运与共的世界 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新变化 第20课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第21课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 一、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从两极到多极 二、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从半球到全球 裂变 冷战的开始与 两极格局的形成 渐变 冷战的发展与 多极力量的成长 剧变 冷战的新变化与两极格局瓦解 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20世界下半叶的世界是一个充满变数和动态组合的新时代。意识形态和全球战略的冲突使人类无法摆脱修昔底德陷阱,以零和思维和恐怖平衡为特征的冷战将人类撕裂为两极世界。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新变化,以及殖民体系瓦解和新兴国家发展,导致两级格局内部发生结构性变化。 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使半球化冷战格局终结,多极化趋势不断发展,人类理性悄然稀着战争阴霾,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流。但是,冲突的隐忧和冷战的怪影依然困扰着人类的未来。 项目区 既非战争,又非和平 纲要下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冷战时期的典型事件,认识冷战的基本特征,理解冷战的发生、发展与世界格局变化之间的互相影响。 雅尔塔体系、“冷战”、两极格局三者联系? 2、关系不同: 雅尔塔奠定两极的框架, 两极是雅尔塔的集中体现; 两极下对抗形式是“冷战”, “冷战”促进了两极的形成。 1、时间不同: 1945年雅尔塔会议 1947年“冷战” 1955年两极格局 雅尔塔体系 1945 1991 两极格局 1955 1991 “冷 战” 1947 1991 奠定基础 集中体现 对抗形式 加速形成 雅尔塔体系:世界体系 两极格局:世界格局 冷 战:对抗方式 美苏争霸:表现 一、冷战与两级格局 【兴起】(20世纪40—50年代) 三、两极格局的瓦解 【终结】(20世纪80—90年代) 二、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 【扩大】(20世纪50—80年代) 目录 国际格局: 是指世界上主要政治力量通过一系列的抗衡、分化组合而形成的一种结构。这种结构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但又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 “冷战”:是指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 “冷战”的手段: 挑起事端进行颠覆活动;以“经援”、“军援”为诱饵,拉拢“朋友”,扩大势力范围;扩大军事同盟;在外国建立军事基地,派军队控制战略要地;以经济封锁、制裁等手段,破坏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以文化入侵,对社会主义国家推行和平演变战略 极:一般是指“强势大国或者国家联盟”(强大的经济实力或国际政治影响力) 一、冷战与两极格局(20世纪40—50年代) “冷”———是手段、方式,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手段 “战”———实质是对抗 战火烧尽了过去的不信任,相信我们已是彼此信任的朋友。 丘吉尔 斯大林 我们在和平时期的关系应同战时的关系一样牢固。 罗斯福 我感到了家庭的气氛。 博弈与暗战在合作与微笑中涌动...... 摘自:Max Arthur,《Churchill the life》 战争进程+战后安排 “铁钳攻势”背后的阴霾 和平合作中的暗流涌动 按照雅尔塔会议的约定,朱可夫进攻柏林,艾森豪威尔进攻鲁尔,双方在易北河会师。 艾森豪威尔占领鲁尔后,突然接到丘吉尔密电,让其直接进攻柏林,艾拒绝。丘称其为“政治的蠢猪” ———争取战后优势 战争进程+战后安排 斯大林:占领波兰18万平方共公里领土作为缓冲地带,划部分德国领土给波兰作为补偿。 罗与丘:以牺牲波兰为代价,保留了德国的工业,作为战后资本主义的桥头堡。 和平合作中的暗流涌动 “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是美国和资本主义世界的最大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