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四单元 我们都是好朋友 第五课时 《手拉手》 课题 《手拉手》 单元 4 学科 音乐 年级 一年级 教材分析 第四单元《我们都是好朋友》以“友谊”为核心,从身边朋友扩展至全球儿童,渗透民族团结、祖国统一、国际友爱的教育思想。本课定位:第五课时《手拉手》是单元升华环节,通过“手拉手国际儿童音乐节”主题歌曲学习,引导学生感知全球儿童团结友爱的情感,结合情境表演、节奏律动等活动,将音乐技能与情感表达深度融合。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需通过游戏化、情境化活动激发兴趣。已掌握简单节奏型(如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和基础演唱技能,但对四四拍韵律、旋律进行方式理解较浅。需在趣味活动中强化节奏感知、动作创编能力,并通过角色扮演体验文化多样性。 核心素养目标 审美感知目标:学生通过聆听、观察和体验,感知《手拉手》中旋律的起伏变化、四四拍的韵律特点,以及歌曲传递的全球儿童团结友爱的情感。艺术表现目标:学生能够运用节奏、动作、表情等艺术手段,在情境表演中准确表达歌曲情感,并初步掌握基础音乐技能。创意实践目标: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结合多元文化元素,创编个性化的表演动作,发展艺术想象力与协作能力。文化理解目标:学生通过了解《手拉手》音乐节的国际背景,初步感知音乐作为文化桥梁的作用,尊重多元文化。 重难点 重点:掌握四四拍节奏规律及旋律进行方式。通过情境表演表达全球儿童团结情感。难点:通过动作与表情准确传递歌曲的友爱主题。理解并模仿不同文化的问候动作。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新课导入 1. 展示各国儿童图片,提问:“这些小朋友来自哪里?他们会成为好朋友吗?”2. 讲述“手拉手音乐节”创办故事,播放歌曲片段。 1. 观察图片,自由回答。2. 聆听故事,跟随音乐拍手感受节奏。 激发兴趣,初步感知歌曲主题与文化背景。 二、新课教学 1.初听歌曲提问:学生自由拍手或跺脚感受节奏,听完这首歌,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引导学生通过感受音乐情绪回答感受心情2.角色分配:发放角色贴纸(中国、美国等)。示范动作:“如果你是这位小朋友,如何打招呼?”3.任务卡:任务1:播放主旋律,传递“爱心球”,引导用“lu”哼唱。任务2:展示节奏型(四分+八分音符),示范拍手跺脚解码节奏。 1.聆听歌曲,感受音乐情绪.2.选择角色贴纸,设计问候动作(如挥手、拥抱)。3. 传递“爱心球”并哼唱,完成节奏解码任务,领取“入场券”贴纸。 通过角色代入和道具互动,激发表演兴趣,初步感知歌曲情感与节奏。 1. 四四拍律动: 比喻“四四拍像走路”,示范强拍跺脚、弱拍拍手。分组设计“走路队形”(直线、圆圈)。2. 歌词动作融合:分句教学,如“手拉手”牵手摇摆,“地球”双手合成圆形。 1. 模仿节奏型,通关后领取“节奏勋章”。2. 分组练习四四拍律动,设计队形。3. 快速反应歌词对应动作(如教师指“手拉手”,学生做牵手动作)。 通过游戏化训练强化节奏与节拍感知,为表演奠定动作基础。 1.旋律线魔法地图:动画展示旋律线,引导学生用手臂划出“上行(爬山)”“下行(滑梯)”。2.唱名小精灵:弹奏歌曲主旋律,分发“魔法宝石”卡片,引导学生发现旋律音符。并用音符拼出主旋律3. 情绪表演大师:分发镜子,示范表情(开心、友好)。 1. 用手臂划旋律线,设计对应动作(踮脚举手、弯腰轻摇)。2. 收集卡片拼旋律片段(如“1-3-5”)。3. 观察表情,设计舞台动作(如比心、微笑)。 将旋律与情感具象化,通过多感官活动提升审美感知与艺术表现能力。 1. 布置舞台:用彩带布置“世界舞台”。2. 分组表演:要求结合角色动作、歌词设计、表情表演。提示:“用动作告诉世界———我们是一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