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课 隋朝统一与灭亡 【必背重点】 隋的统一:589年,隋文帝杨坚灭陈,完成统一,结束了魏晋南北朝以来长期分裂局面。 开创科举:隋炀帝杨广设置进士科,创立科举制。 科举作用:科举制度是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重大变革,延续1300多年,它加强了朝廷在选官上的权力,扩大了统治基础,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显著提高了整个官僚队伍的文化素养。 隋朝大运河:“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反映的工程是隋朝大运河,“至今千里赖通波”反映出大运河加强南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积极作用。 开凿运河:隋炀帝杨广为巩固统治,命人开凿了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达余杭的大运河。 隋朝兴亡:581年,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618年,因隋炀帝杨广暴政,隋朝灭亡。 秦隋对比:隋朝和秦朝一样如同流星一般辉煌而短暂,二者都完成大一统,都开创新制度,都开展大工程,都影响深远的同时又都短命的二世而亡。 兴亡启示:隋朝和秦朝都因暴政灭亡的历史启示我们,得民心者的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统治者应爱惜民力。 【扩展掌握】 开创盛世:隋文帝杨坚统一后励精图治,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币制,加强中央集权,简化机构,提高行政效率等,使得隋朝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成为国力强盛的王朝。 制度创新:隋文帝杨坚开创了三省六部制,初步确立了通过考试选拔人才,依才能取士的制度,隋炀帝杨广设置进士科,正式确立科举制。 隋炀帝暴政:隋炀帝杨广急功近利,不恤民力,营建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修筑长城和驰道,三征高句(gou)丽,使得民不聊生,最终引发大规模农民起义,导致隋朝灭亡。 第2课 唐朝建立与“贞观之治” 【必背重点】 唐朝建立:618年,唐高祖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励精图治,开创了贞观之治。 虚心纳谏:“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反映出唐太宗李世民虚心纳谏的特点,敢于直言进谏的魏征就是他可以“明得失”的人镜。 以民为本:“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反映了唐太宗李世民以人为本的特点,为此他关心民间疾苦,减轻百姓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完善科举:唐太宗李世民进一步完善了科举制,增加科举考试科目,使进士科成为最重要科目。 殿试制度:一代女皇武则天开创了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一代女皇:一代女皇武则天的统治“上承贞观,下启开元(治宏贞观,政启开元)”,在位期间经济继续发展,社会相对安定,为开元盛世的出现奠定基础。 【扩展掌握】 唐太宗改革:唐太宗李世民在开创贞观之治的过程中推行一系列改革,如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完善科举制等。 唐太宗用人:唐太宗李世民善用人才,“房谋杜断”指的是善于谋略的房玄龄和敢于决断的杜如晦,他们都是唐太宗手下的著名宰相。 唐朝教育:唐朝教育事业有很大发展,形成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从官方到民间的教育体系,国子监是国家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机构。 第3课 “开元盛世” 【必背重点】 开元盛世:唐玄宗李隆基励精图治,在姚崇、宋璟等贤相辅佐下,开创了开元盛世。 新型农具:唐朝前期农业发展,出现了曲辕犁和筒车等新型农具。 国际都市:唐都长安是闻名中外的国际大都市,它“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实行坊市制度,规划井然有序。 【扩展掌握】 手工业发达:蜀锦秀丽、青瓷如冰玉、白瓷类雪银、唐三彩精美等,都反映了唐代手工业发达。 唐朝商业:唐代商业繁荣,城市发展,草市逐渐兴起,陆上丝绸之路畅通,海上丝绸之路发展。 风气开放:唐朝女子骑马、弈棋等反映出当时社会风气比较开放。 第4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必背重点】 由盛转衰:755年,安禄山、史思明发动安史之乱,使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