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70395

19.《剃头大师》教学设计

日期:2025-05-14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56次 大小:1553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剃头大师,教学设计
  • cover
三下19《剃头大师》教学设计 文本解析: 课文《剃头大师》选自秦文君的短篇小说《调皮的日子》,它是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19课。作为一部描写少年儿童生活的经典作品,故事描述的人物形象鲜明、活泼天真,故事情节曲折、极富浓浓的生活气息,两次剃头组合成童年回忆里独一无二的快乐。 课文中“剃头大师”指的是作者,“害人精”则是指剃头老师傅。因为“我”“觉得自己像个剃头大师,剪刀所到之处,头发纷纷飘落,真比那老剃头师傅还潇洒和熟练,最重要的是没有给小沙弄痛,所以称自己是“剃头大师”。老师傅“习惯用一把老掉牙的推剪,它常常会咬住一绺头发不放,让小沙吃尽苦头。这还不算,老师傅眼神差了点儿,总把碎头发掉在小沙的脖子里,弄得小沙脖子痒痒的,有时还会哧哧笑。“这一会儿痛一会儿痒的,跟受刑一样。”所以称老剃头师傅是“害人精”。 为何这一篇文章受到孩子们的喜爱,因为作者是站在儿童立场、坚持儿童思维、尊重儿童审美,,所以作者才能创作出如此幽默风趣,感动儿童心弦的经典作品。正如儿童作家秦文君所言:“儿童文学不是一种简易的文学,而是要用单纯有趣的形式讲述本民族甚至全人类的深奥的道义、情感、审美、良知。它运用想象力、英雄主义、游戏精神三大法宝完成它在美学、艺术上的追求。” 教学目标: 文化自信:能说出课文以“剃头大师”为题的理由。 语言运用: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 思维能力:理解“剃头大师、害人精”等词语的意思。 审美创造:默读课文,能说出老剃头师傅和“我”剃头过程的不同。 教学重点: 能说出老剃头师傅和“我”剃头过程的不同。 教学难点: 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 教学过程: 活动一:复习字词 复习导入,出示词语,同桌互读,齐读。 活动二:梳理“我”剃头的过程 1.学生自主学习。 (1)自由朗读第7-18自然段。 (2)思考:“我”为什么觉得自己是剃头大师? (3)学生交流。引导:从这些地方感觉“我”自我感觉良好。 2.小组合作:出示“我”给小沙剃头的思维导图。 怎么剃头?咔咔两剪刀 随意乱剪 再修再剪 发型变化?剪下一堆头发 长短不齐 坑坑洼洼 (2)合作学习要求: ①用横线画出“我”怎么剃头的,用波浪线画出小沙头发变化的词句。 ②小组交流,抓住关键词,厘清“我”剃头的过程。 ③汇报反馈。 (3)全班交流 ① 要点:“我”怎么剃头———嚓嚓两剪刀;头发变化———剪下了一堆头发。 此时小沙的反应是?(高兴) ② 要点:“我”怎么剃头———随意乱剪;头发变化———头发长长短短。 此时小沙的反应是?(无所谓) ③头发被剪坏了,小沙的态度却无所谓。以至于“我”说:“世界上再没有比他更优秀的顾客了”这是为什么呢? ④要点:“我”怎么剃头———再修再剪;头发变化———坑坑洼洼、层层梯田。 联系生活中看到的梯田,想象小沙的发型。 此时小沙的反应是?(像见了鬼一样) (相机板书:坑坑洼洼、层层梯田) 活动三:剃头技术比拼 1.老剃头师傅和“我”给小沙剃头的过程有什么不同呢? (1)出示对照表格 (2)引导:从理发过程中小沙的感受看来,谁是剃头大师?从最终理发的效果看来,谁是剃头大师? 2.我这个剃头大师并非是真大师,课文为什么还要用它作为题目呢?和同学交流你的看法。 (1)学生讨论,发表意见。 (2)点拨:“我”的水平和“大师”之间差了十万八千里,这一反差形成了巨大的戏剧效果,以它作为题目,能引起读者的兴趣。 活动四:感受幽默风趣语言 导语:作者把根本不会理发的自己称作“剃头大师”,让人觉得幽默好笑。 1.文中还有哪些语句让你觉得幽默、风趣呢? 2.浏览全文,学生分享相关语句。 3.总结。同学们,“我”和小沙有趣的故事还有很多,感兴趣的话,课后还可以继续阅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