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70851

【精品解析】浙江省杭州市开元中学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九年级期中检测 科学卷

日期:2025-05-14 科目:科学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72次 大小:284655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学年,科学,检测,期中,九年级,学期
    浙江省杭州市开元中学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九年级期中检测 科学卷 1.(2025九下·杭州期中)近年来,中国空间站多次实现航天员进驻。航天员的工作生活都离不开氧气,而中国空间站的氧气是100%可再生的,其制取过程可以用下图表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B.参与该反应的三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1:1 C.图中共有1种氧化物 D.构成反应物分子中碳原子和氧原子质量比为1:2 【答案】A 【知识点】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分解反应为一种物质生成多种物质,化合反应为多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 【解答】A.反应为一种物质生成多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A正确; B. 如果参与该反应的三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1:1 ,则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相等,与质量守恒定律不符,B错误; C. 图中共有2种氧化物,分别是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C错误; D. 构成反应物分子中碳原子和氧原子质量比为2x12:16=3:2,D错误; 故答案为:A。 2.(2025九下·杭州期中)如图甲、乙、丙分别表示某传染病流行期间的三类人群,其中甲与乙表示健康人群:乙与甲相比,主要是乙体内含该传染病的抗体:丙是该传染病的患者。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甲是该传染病的易感人群 B.丙是该传染病的病原体 C.①过程最有效的办法是接种疫苗,属于特异性免疫 D.②③分别表示健康人感染患病和痊愈过程 【答案】B 【知识点】传染病及其传播;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解析】【分析】传染病角度来看,病原体指的是使人生病的微生物等。 【解答】A、甲是没有抗体的健康人,属于易感人群,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丙是传染病的患者,称为传染源,不是病原体,故B错误,符合题意; C、①过程属于保护易感人群的途径,最有效的办法是接种疫苗,属于特异性免疫,故C正确,不符合 题意,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甲到丙,从健康的人到患者,属于感染患病过程,从丙到乙,从患者变为有抗体的健康人,属于痊愈过程,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3.(2025九下·杭州期中)下列是一些常见的光学实验,其中实验设计与实验目的不相符的是(  ) A.图甲:将右侧背景板向后折,是为了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上 B.图乙:用茶色玻璃代替平面镜,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C.图丙:抬起木板的B端使杯子倾斜,研究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折射角随入射角大小变化规律 D.图丁:改变小孔形状,是为了研究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是否有关 【答案】C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光的折射现象及应用 【解析】【分析】要探究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折射角随入射角大小变化规律,可通过改变入射角进行探究。 【解答】A、将纸板向后折,反射光线不再出现在纸板上,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不在同一平面上,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用茶色玻璃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从而探究像距与物距的关系,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抬起B端,水面稳定后仍然是水平的,入射角度不变,不能探究折射角随入射角大小变化规律,故C错误,符合题意; D、改变小孔形状,可用于探究小孔成像的形状是否与小孔的形状有关,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4.(2025九下·杭州期中)神舟十三号搭载了很多植物种子,其中带回地球的凤凰单丛茶已在云南完成种植;宇航员地面出舱前进行了微生物检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出舱前所检测的微生物营养方式全部都是自养,而凤凰单丛茶则是异养 B.用凤凰单丛茶种子培育茶的复壮品系,须经历开花、传粉和受精等重要生理过程 C.茶树是双子叶植物,种子结构包括种皮、胚以及胚乳,其营养物质储存在胚乳中 D.“太空种子”是普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