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70913

【新教材】教科版11.1 杠杆 教学设计(表格式)

日期:2025-09-17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34次 大小:51937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新教材,教材,教科,11.1,杠杆,教学设计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1.1 杠杆 教学设计 课题 11.1 杠杆 单元 第十一章 机械与功 学科 物理 年级 8 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一章的起始部分,主题为“机械与功”。课程的核心在于介绍杠杆这一基础概念,详细阐述其五要素,即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和阻力臂,以及杠杆平衡的条件。此外,课程还会对杠杆进行分类,帮助学生理解不同类型的杠杆及其特点。杠杆作为一种基础的简单机械,不仅在后续的课程中,如滑轮、轮轴等其他简单机械的学习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且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深入理解各种机械的工作原理,并且能够将所学的物理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从而培养出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的技能。 2022新课标要求 知道简单机械。探究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对杠杆平衡条件进行猜想与假设,设计出验证方案;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处理,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科学分析相关数据,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能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简单的具体问题,能根据自己制订的分类原则对杠杆分类,感受杠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探究的乐趣。通过对杠杆的探究,让学生逐步学会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学习目标与核心素养 物理观念:1.理解杠杆的概念,知道杠杆的五要素,掌握杠杆的平衡条件;2.能区分省力杠杆、费力杠杆和等臂杠杆,并了解其在生活中的应用。科学思维:1.通过对杠杆平衡条件的探究,培养学生归纳总结、分析推理的能力;2.学会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科学探究:1.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数据和得出结论的能力。科学态度与责任:1.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2.让学生感受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增强学生将物理知识服务于生活的意识。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们已经发展出了一定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他们对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简单机械拥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然而,当涉及到杠杆的抽象概念以及平衡条件的理解时,他们可能会遇到一些挑战。在学习杠杆原理的过程中,学生们可能会发现难以精确地识别出杠杆的五个基本要素,特别是在确定力臂方面可能会感到困惑。除此之外,在进行探究实验时,学生们在分析实验数据以及进行归纳和总结方面的能力还需要进一步的提升。 重点 1.杠杆的概念、五要素;2.杠杆平衡条件的探究过程;3.杠杆的分类及特点。 难点 1.力臂的概念及画法;2.从实验数据中归纳总结出杠杆的平衡条件;3.运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材料准备 带等分刻度的均质木尺、钩码、铁架台、弹簧测力计、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机械图片,如钳子、扳手、跷跷板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机械在工作时的共同特点 观察图片,思考问题,尝试找出这些机械的共同之处 从生活实例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为引出杠杆的概念做铺垫 讲授新课 一、杠杆的定义展示羊角锤、筷子、跷跷板等生活中常见的杠杆实例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其在工作时的状态。提出问题:“观察这些工具在使用时,有什么共同特征?”在学生回答后,总结并给出杠杆的定义: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再次结合实例,如羊角锤绕与钉子接触点转动、筷子绕手指捏的点转动等,强化学生对定义的理解。二、杠杆的五要素拿出杠杆模型教具,向学生介绍杠杆的五要素: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用字母 O 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