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297127

北师大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11课《愚公移山》同步练习

日期:2024-05-0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21次 大小:6963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北师大,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 cover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北师大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11课《愚公移山》同步练习 一、基础积累与运用 1、《愚公移山》选自__ ,这部书中保存了不少古代 和___ 。本文的体裁属于____ 。 答案:《列子》|神话|传说|寓言 解析:根据知识积累直接填答即可。《列子》,道家学派著作,相传为列子所撰。列子,名御寇,战国时期郑国人。《列子》共八卷,内容形式多为神话、传说、寓言。 点评:学习中对有关作品的知识要有所了解。 2、为下列加线的字注音。 万仞 荷担 箕畚 雍南 孀妻 始龀 穷匮 智叟 朔东 答案:rèn|hè|jī|běn|yōng|shuāng|chèn|kuì|sǒu|shuò 解析:“仞”“畚”“龀”韵母为前鼻韵母,“孀”为后鼻韵母,“荷”读第四声,“匮”声母是k不是g,“朔”声母是sh不是s,“叟”声母是sh不是s。 点评:给汉字拼音,首先要读准汉字,排除方言的干扰,不可读错,注音时注意易混的声母与韵母。如b与p,j、q、x的区别,n、l的区别,z、c的区别,平舌音和翘舌音的区别,前后鼻音的区别。 3、解释下列句中加线词语的意思。 杂然相许 惩山北之塞 且焉置土石 何苦而不平 寒暑易节 河阳之北 而山不加增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固不可彻 虽我之死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答案:赞同|苦于|在哪里|担心|更替|南|增高|通“苗”:草|改变|即使|尽 解析:根据所学所记直接解释字词义即可,要注意词类的活用和古今异义,如“毛”通“苗”,“苦”形容词作动词,“虽”在文言中大多为“即使”。 点评:学习文言文,首先要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课文注释中的内容要重点记忆。 4、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词义。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通 词义: 。 河曲智叟亡以应。 通 词义: 。 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通 词义: 。 甚矣,汝之不惠。 通 词义: 。 答案:反|往返|亡|无|没有|厝|措|放置|惠|慧|聪明 解析:根据所学所记,分析句子内容,从字义与语境义的差别上判断通假字,写出词义。 点评:古文中的通假字,指或形或音相同相近的字通用,学习时要加强记忆,尤其是注释中提到的通假字要重点记忆。 5、解释下列句中多义词用法。 年且九十 且焉置土石 且焉置土石 始一反焉 固不可彻 固众人 杂然相许 曳屋许许声 操蛇之神闻之 不能称前时之闻 答案:将近|况且|在哪里|语尾助词|顽固|所以|赞同|形容声音|听到|听闻 解析:根据所学所记,分析句子内容,比较加点词意义的不同。 点评:文言文中很多实词是一词多义,学习时要注意结合语意归类记忆。 6、将文言词“毕”“诸”“已”“易”填入下边的空白处,并说明它们的词义。 争论不_ _ 移风_ _俗 诉_ _法律 原形_ 露 付_ _实施 鞠躬尽瘁,死而后_ _ 答案:已|易|诸|毕|诸|已 解析:先了解题干中四个字词通常使用的意义(本义),“毕”为“完”,“诸”为“各、之于”,“已”为“停、结束”,“易”为“改”再根据短语的内容判断所有的字。 点评:现代汉语中很多短语里的字词还保留着古义,学习时要注意理解。 7、指出下列“其”和“之”的不同用法。 ①其:其妻献疑曰   惧其不已也      其如土石何   帝感其诚   ②之:河阳之北    以君之力      笑而止之曰    毁山之一毛   答案:他的|他|加强语气|他|的|的|他|的 解析:根据所学所记,了解“其”“之”在文言中一般用作用,分析句子内容,判断“其”“之”的多种含义。 点评:文言文中虚词很多,对于常用的虚词要注意归类记忆。 8、读下列文句,体会加点的词,判断重读的字词。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答案:“且”重读; “不”重读。 解析:首先要根据文章内容了解句子表达的内容,再体会说话者的用意,据此判断重读词。 点评:文言文也要注意朗读,读出适当的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