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阶段评价查缺漏 (本试卷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4·全国甲卷)氘核可通过一系列聚变反应释放能量,总的反应效果可用6H―→2He+xn+yp+43.15 MeV表示,式中x、y的值分别为( ) A.x=1,y=2 B.x=1,y=3 C.x=2,y=2 D.x=3,y=1 解析:选C 根据聚变反应前后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可得6×2=2×4+x+y,6=2×2+y,解得x=2,y=2,故选C。 2.科学家发现银河系中存在大量的放射性同位素铝26,铝26的半衰期为72万年,其衰变方程为Al―→Mg+Y,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Y是氦核 B.Y是质子 C.再经过72万年,现有的铝26衰变一半 D.再经过144万年,现有的铝26全部衰变 解析:选C 根据核反应的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可知,该核反应是Al―→Mg+e,即Y是正电子,选项A、B错误;因72万年是一个半衰期,可知再过72万年,现有的铝26衰变一半,再过144万年,即两个半衰期,现有的铝26衰变四分之三,选项C正确,D错误。 3. 1932年,查德威克用未知射线轰击氢核,发现这种射线是由质量与质子大致相等的中性粒子(即中子)组成。如图,中子以速度v0分别碰撞静止的氢核和氮核,碰撞后氢核和氮核的速度分别为v1和v2。设碰撞为弹性正碰,不考虑相对论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碰撞后氮核的动量比氢核的小 B.碰撞后氮核的动能比氢核的小 C.v2大于v1 D.v2大于v0 解析:选B 设中子的质量为m,氢核的质量为m,氮核的质量为14m,设中子和氢核碰撞后中子速度为v3,由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得mv0=mv1+mv3,mv02=mv12+mv32,联立解得v1=v0,设中子和氮核碰撞后中子速度为v4,由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得mv0=14mv2+mv4,mv02=·14mv22+mv42,联立解得v2=v0,可得v1=v0>v2,碰撞后氢核的动量为pH=mv1=mv0,氮核的动量为pN=14mv2=,可得pN>pH,碰撞后氢核的动能为EkH=mv12=mv02,氮核的动能为EkN=·14mv22=,可得EkH>EkN,故B正确,A、C、D错误。 4.原子核自发地放出电子的现象称为β衰变。最初科学家曾认为β衰变中只放出电子,后来发现,这个过程中除了放出电子外,还放出一种叫“中微子”的粒子,中微子不带电,与其他物质的相互作用极弱。下列关于β衰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原子核发生β衰变后产生的新核的核子数与原核的核子数相等,但带电荷量增加 B.原子核能够发生β衰变说明原子核是由质子、中子、电子组成的 C.静止的原子核发生β衰变后,在中微子动量忽略不计时,电子的动量与新核的动量一定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D.静止的原子核发生β衰变时,原子核释放的能量大于电子和新核的总动能之和 解析:选B 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故B错误;原子核发生β衰变时,质量数不变,质子数增加1,电子是原子核中的中子变成质子而产生的,所以A正确;静止的原子核发生β衰变,由动量守恒定律知C正确;静止的原子核发生β衰变,由能量守恒定律可知D正确。 5.有关中子的研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h核发生一次α衰变,新核与原来的原子核相比,中子数减少了4 B.一个氘核和一个氚核经过核反应后生成氦核和中子是裂变反应 C.卢瑟福通过分析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发现了质子和中子 D.中子和其他微观粒子,都具有波粒二象性 解析:选D α衰变的本质是发生衰变的核中减少2个质子和2个中子形成氦核,所以一次α衰变,新核与原来的核相比,中子数减少了2,A错误;裂变是较重的原子核分裂成较轻的原子核的反应,而该反应是较轻的原子核的聚变反应,B错误;卢瑟福通过分析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查德威克通过α粒子轰击铍核获得碳核的实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