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71520

纲要(下)第五单元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2份打包)

日期:2025-05-13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7次 大小:1514704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纲要,第五,单元,工业革命,马克思主义,诞生
    (课件网) 1、时空观念:明确工业革命最先从英国开始,后扩展到欧洲、北美的基本线索; 2、史料实证:运用历史图片、史料等,总结两次工业革命爆发的原因和条件;通过比较,总结两次工业革命的不同特点 3、历史解释:以史料为依据,理解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圈地运动、垄断资本主义等概念; 4、唯物史观:辩证认识工业革命发生和发展的必然性; 理解其对资本主世界体系形成、人类社会生活的深远影响。 5、家国情怀:感悟科技进步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巨大力量;从中西对比中,认识技术进步对中华民族振兴和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 概念 工业革命又称产业革命,是从手工生产过渡到机器生产, 从资本主义手工工场过渡到资本主义工厂的重大飞跃。 既是一场技术革命,也是一场社会革命。 革命性的变化 生产方式:由手工生产到机器生产 蒸汽时代、电气时代 生产组织形式:由手工工场到机器工厂 生产动力:由人力、畜力到蒸汽力量、电力 时空坐标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18世纪60年代 19世纪中期 19世纪70年代 20世纪初 机器时代 工厂时代 首先是英国开启革命的优势条件 一、工业革命的背景 (光荣革命)确立了议会的统治,王权逐渐虚设,成了立宪君主。“民选”的代表通过议会治理国家,并掌管财政。通过这样一个改造,英国政府似乎成了一个公司董事会,有产者管理国家,执行自己的意志也就是说,财产权和政权相互吻合,不再脱节,一种与资本主义制度之本质相适应的政治形式被创造出来。 ———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总论卷》 制度保障: 英国“光荣革命”后,国内政局稳定,政府积极鼓励经济发展 (英国)国家权力的推波助澜,使圈地运动在18世纪达到高潮……圈地运动使英国农村土地高度集中,同时造成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农村人烟稀少,村舍为虚;与此同时,一支“自由劳动力”的大军在喧嚣的城市里形成了。 ———崔连《世界通史第二编,工业文明的兴盛》 1.圈地运动推动农业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提供了农产品、自由劳动力和国内市场 经济因素 欧内斯特·曼德尔估计,从1500年到1800年,欧洲殖民掠夺的总值为10亿英镑金币,其中仅在1750年到1800年间,英国就从印度掠夺了1亿到1.5亿英镑金币。这批资本的流入即便不能说是英国新工业革命的全部资本,至少也促进了英国对新工业革命的投资,尤其在蒸汽机和纺织技术方面的投资。———【加拿大】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 2.殖民扩张,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获得了大量廉价的原材料和广阔的海外市场 1623年世界上第一部现代意义上的专利法《垄断法》 1660年,英国最高科学学术机构皇家学会 2.17 世纪中叶,英国成为欧洲的科学技术中心之一 手工工场内细致的劳动分工,使每一个工人只专门从事一种简单的机械动作,从而促使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分离,同时也使工人的劳动日益丧失独立性。劳动分工导致了生产工具的专门化,这为大机器的发明创造了技术前提。 ———吴于廑 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1.手工工场的发展为技术改革和机器发明提供了条件 技术因素 史料阅读 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甚至工场手工业也不再能满足需要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引起了工业生产的革命。 ———[ 德]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 “日不落帝国”(18世纪中叶) 根本原因:英国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海内外市场的扩大 二、工业革命的进程 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工业革命的开端:棉纺织业 原因:英国公众对棉纺织品的喜爱,促使棉纺织品价格上涨,棉纺织业获利丰厚。市场的需求刺激了棉纺织业的发展,也催生了新的技术发明。 发展: 1733 “飞梭” 1764 珍妮纺纱机 1768 水力纺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