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十月革命:现代社会的斯芬克斯之谜 无论拥护还是反对,没有人能否认十月革命对于20世纪乃至可以想象的人类命运所具有的划时代意义。 与美洲新大陆的发现和美国的历程相比,苏俄一登上世界历史舞台就散发着史诗般的光辉,还没有哪一个国家像苏俄那样,一开始就以人类和世界的名义,开创着文明的新纪元。 但74年之后,这样一个横跨欧亚的超级帝国,没有被十四个资本主义国家的军事干涉扼杀于襁褓之中,没有在纳粹德国的战争机器面前溃败,却在其经济、军事、政治、文化、外交诸方面并无重大危机时,戏剧般地坍塌了。无论捍卫者或颠覆者,都没有为之流血,更没有战争———甚至已没有捍卫和颠覆者。 ———沈志华《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 大卫·科兹《来自上层的革命:苏联体制的终结》 1917—1924 1924—1953 1954—1964 1964—1982 1982—1984 1984—1985 1985—1991 安德罗波夫 契尔年科 一头公牛在被送往屠宰场的时候,还会试图撞倒、踩踏那些肮脏的屠夫。要知道,并无其他公牛能够告诉这头公牛,说这样做毫无成功的先例,前往屠宰场的牲口再也不会返回畜群。而在人类社会,人们在不断地相互交流经验。正因为如此,我从未听说一位被押往刑场的人拼命抵抗,挣脱绳索,勇敢自卫,摧毁障碍,最后成功逃走。……我却赞同公牛,赞同公牛盲目的愤怒。我赞同这种顽强的动物特性,它并无人类的理智和愚钝,并不去思量成功的可能性,它也不知道绝望这样一种卑鄙的情感。 ———娜杰日达·曼德施塔姆《曼德施塔姆夫人回忆录》 以人为本还是以人为代价? 本课框架和时间轴 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社会主义实践 沙俄 1547年—1917年 苏俄 苏联 俄罗斯 1917年—1922年 1922年—1991年 1991年以后 1903 一、 列宁主义的 形成 二、 十月革命的 胜利 三、苏(俄)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918-1921) 新经济政策(1921-1928年后逐步取消) 斯大林(苏联)模式 第一个五年计划: 1928—1932 第二个五年计划: 1933—1937 1917 思考1:结合教材P91,分析列宁主义诞生的背景? 工业革命:自由资本主义时期 第二次工业革命: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帝国主义时期) 一、国情下的理论创新 ———列宁主义的形成 (1)经济: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进入垄断阶段。(农奴制改革和工业革命的双重驱动) (2)阶级: 工业发展造就第一代产业工人,无产阶级壮大。 (3)政治:沙皇专制统治持续强化,一战激化社会矛盾。 (4)组织:1898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成立,组织工人运动。 (5)思想:1900年,列宁在国外创办《火星报》,宣传马克思主义。为建立新型无产阶级政党做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 (6)主观:列宁积极进行革命实践与理论探索。 诞生标志: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二大标志着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党的指导思想:“布尔什维主义”,即列宁主义。 1、列宁主义诞生的背景、标志 一、国情下的理论创新 ———列宁主义的形成 1、列宁主义诞生的背景、标志 马尔托夫:孟什维克 孟什维克,意为少数派,反对把无产阶级专政原则列入党纲,反对建立有严格纪律和组织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列宁:布尔什维克 布尔什维克,意为多数派,在选举党的领导机构时,拥护列宁的一派占了多数,从而被称为布尔什维克,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一、国情下的理论创新 ———列宁主义的形成 P91[学习聚焦]: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 列宁主义 关系 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何时灭亡?何时胜利?较笼统) 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是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前夜”。 (具体回答) 社会主义应该首先在欧洲发达的国家实现 由于资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