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72277

高中信息技术教科版(2019)2.2 做出判断的分支 教案(表格式)

日期:2025-05-16 科目:信息技术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87次 大小:23347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高中,信息技术,教科,2019,做出,判断
  • cover
教学设计 教科书版本及章节 教育科学-出卷网-《信息技术》(必修1)第二单元第二节 课题 做出判断的分支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以项目 “最适宜的运动心率计算器”引领学生历经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编写代码、调试运行的过程。在项目学习过程中复习常量、变量、运算符与表达式、赋值语句、数据类型、输入输出函数等程序设计的基础内容,学习布尔数据类型及其运算,学习Python分支语句,最终用所学的知识编程计算适宜运动心率问题程序。 学习者分析 高中生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具有一定的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虽然对解决实际问题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对于编程计算,大多数同学会感觉复杂,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思路。考虑到大多数学生在初中都没有接触到利用计算机来进行编程方面的内容,因此在利用Python语言来进行编程方面的基础可以说是零,老师就要从最简单、最基础的方面来引导这些零起点的学生。 学习目标确定 通过“最事宜运动心率计算器”问题活动分析,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编写程序、调试程序。学生初步体验算法描述语言的生成过程是先提炼问题的自然语言算法描述,在转化为问题的精准流程图算法描述,在项目学习过程中复习常量、变量、运算符与表达式、赋值语句、数据类型、输入输出函数等程序设计的基础内容,学习布尔数据类型及其运算,学习Python分支语句,最终用所学的知识编程计算适宜运动心率问题程序。 学习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布尔数据类型及其运算,学习Python分支语句,编写分支结构程序要严格按缩进格式书写。【难点、关键】是Python程序设计语言分支语句的理解与应用。 学习评价设计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活动一作业导入(5分钟) 1、师生一起分享学生课下完成的“分性别计算适宜运动心率”问题作业情况:分性别计算适宜运动心率男性适宜运动心率=(220-年龄-安静心率)x(60%~80%)+安静心率。女性适宜运动心率=(210-年龄-安静心率)x(60%~80%)+安静心率。如何分别计算适宜运动心率呢?2、复习分支结构是一种根据给定的条件进行判断的结构。常见的分支结构有:单分支结构和双分支结构和多分支结构。单分支结构:If 条件:语句或语句组 A双分支语句:If 条件:语句或语句组 Aelse:语句或语句组 B强调作业的规范性:出示作业评价量规: “分性别计算适宜运动心率”问题作业有 位学生完成,优秀的有 位。 通过关注学生作业,观察是否引起了学生的兴趣 。 活动二分析问题设计算法(10分钟) 1、我们发现 公式中 220 或 210 会因为性别不同而变化我们可以用一个变量 n 来表示。于是可以把公式写成适宜运动心率=(n-年龄-安静心率)x(60%~80%)+安静心率。(性别:男n=220,女n=210 )2、计算机编程计算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换言之,分性别计算适宜运动心率自然语言算法描述是:①输入年龄、安静心率、性别。②根据性别,来确定 n 的取值。③计算适宜运动心率的低值和高值。④输出适宜运动心率范围。对比上节课的活动,我们需要解决的新问题是输入性别后,根据性别来确定 n 的取值。而这一判断功能我们可以采用分支结构来实现。 学生倾听学生按组完成两个任务:画出分性别计算适宜运动心率范围流程图算法描述。 听学生的回答,了解学生对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掌握得如何 。在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 体验计算机分析问题的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活动三修改完善程序(10分钟) 1、教师直接展示分性别计算最适宜运动心率问题流程图算法描述2、师生共同修改分性别计算任意年龄和安静心率的适宜运动心率的程序代码。#zsyxl2.pyage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