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72773

11.2犯罪与刑罚课件(共18张PPT) 2024-2025学年道德与法治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日期:2025-05-14 科目:政治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100次 大小:70374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11.2,2024-2025,七年级,编版,法治部,道德
  • cover
(课件网) 11.2 犯罪与刑罚 学习目标 1.了解刑法的内容及作用。 2.知道犯罪的基本特征及刑罚的分类。 学习重点:犯罪的基本特征及刑罚的分类 知识点二:犯罪的基本特征及刑罚的分类 1.犯罪的特征有哪些? (1)犯罪是具有严 的行为。严重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 。任何违法行为都有社会危害性,当危害性达到 ,就构成 。 (2)犯罪是具有 的行为。 是犯罪在法律上的表现,即犯罪是触犯了 的行为。 是区分犯罪与其他违法行为的 。 (3)犯罪是应当受到 的行为。 知识点一:刑法的内容及作用 刑法是规定什么行为是 、应当承担何种 和对犯罪人处以何种刑罚的法律。我国刑法是保护 利益、 的有力武器。 犯罪 刑事责任 国家和人民 惩治犯罪 严重社会危害性 最本质特征 相当严重的程度 犯罪 刑事违法性 刑事违法 刑罚处罚 刑法 刑事违法性 法律分界线。 2.刑罚的含义? 刑罚是指 依法对 所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 ,以限制或剥夺 为主要内容。我国的刑罚分为 和 。 知识点三:同犯罪行为作斗争的要求 面对犯罪行为,我们要 ,及时对受害者给予 ;更要 ,在保全自己、 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 的力量,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 同犯罪行为作斗争。 审判机关 犯罪人 法律制裁 附加刑 犯罪人权利 主刑 敢于斗争 声援和救助 善于斗争 减少伤害 他人或社会 有勇有谋 1.我国刑法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刑法的这一规定表明 (  ) A.侮辱或者诽谤他人要受到刑法制裁 B.刑法是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惩治犯罪的有力武器 C.刑法是由国家制定和颁布的 D.刑法是我国法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刑法。我国刑法规定体现出刑法是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惩治犯罪的有力武器,B说法正确;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不一定要受刑法制裁,A错误;C、D说法与刑法规定无关,不符合题意。故选B。 2.2024年1月30日晚,白所成等6名缅北果敢电诈犯罪集团重要头目被我国公安机关成功押解回国,这一行动标志着缅北四大家族电信诈骗犯罪集团彻底覆灭。这6名头目的行为 (  ) ①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②违反了行政法律规范,应受行政处罚 ③违反了刑法,应受刑罚处罚 ④警示我们要远离电信网络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犯罪行为。题干中的白所成等6名头目的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违反了刑法,应受刑罚处罚,①③符合题意,②说法错误;我们要合理利用网络,而不是远离网络,④说法错误。故选B。 3.福建省福州市张先生在落入传销陷阱后,用福州当地方言对来电的领导说了这样一句话:“两个舅舅加一个我(谐音‘救救我’),一双筷子加一个鸡蛋(意指‘110’)。”领导反复琢磨后悟出了张先生要传达的意思,很快便报警,警方立即介入调查,最终将张先生解救出来。张先生的做法启示我们,面对不法侵害要 (  ) A.依赖外界的帮助和支援 B.奋不顾身,坚决同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 C.运用诚信智慧,践行诚信原则 D.善于斗争,具有保护自己的智慧和方法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同违法犯罪作斗争。在面对违法犯罪时,我们要善于斗争,在保全自己、减少伤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会的力量,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有勇有谋地同犯罪行为作斗争,D说法正确;要具有保护自己的智慧和方法,不能依赖外界的帮助和支援,A说法错误;B是缺乏自我保护意识的行为,错误;题文中未涉及诚信,C不符合题意。故选D。 情景一:齐某撬开他人小轿车车门,盗窃车内笔记本电脑等贵重物品。 齐某的行为构成盗窃罪,属于犯罪行为,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学习任务:根据刑法,分析情境中人物行为的性质和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学生讨论后回答。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