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素养测评卷(第七单元) (本试卷共14小题 满分50分 考试时长6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10分) 本部分共包括10小题,每小题1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2023·丹东中考)成语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文化。下列成语表达的本意与燃烧无关的是( ) A.星火燎原 B.火上浇油 C.破釜沉舟 D.死灰复燃 2.(2024秋·大连甘井子区期末)能源是人类发展的基础。下列能源中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的是( ) A.风能 B.潮汐能 C.石油 D.生物质能 3.(2024秋·沈阳铁西区期末)“全民消防,安全至上”,以下消防安全标志中表示禁止烟火的是( ) 4.人们在工作、生活中,为防止事故发生常采用一些安全措施,下列安全措施中正确的是( ) A.扑灭森林火灾时开辟隔离带 B.冬天用煤取暖时封闭门窗 C.到煤窑中挖煤用火把照明 D.厨房内煤气泄漏打开排气扇通风 5.火折子被称为古代打火机(如图所示)。它是将硫黄(硫单质)、草纸、棉花等制成燃芯。点燃后吹成暗火置于竹筒中,使用时只需要打开竹筒帽轻轻一吹就可复燃。下列关于火折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火折子燃烧时会闻到刺激性的气味 B.竹筒内的草纸盖上竹筒帽后仍然在缓慢燃烧 C.火折子上的小孔是为了给竹筒内提供空气 D.吹气后复燃是因为降低了草纸的着火点 6.煤制油技术以煤为主要原料,通过化学加工过程生产石油产品和石油化工产品。我国自主创新的煤间接液化技术实现了煤制油技术中国造。下列对该项技术研发价值的表述中,不合理的是( ) A.一定程度上解决我国石油资源短缺问题 B.减少煤燃烧产生的环境污染 C.提升我国能源安全保障能力 D.使化石能源的使用实现温室气体“零排放” 7.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控制燃烧反应,使燃料充分燃烧,是节约能源的重要途径 B.石油是一种化工产品 C.生物质能、氢能、风能均属于新能源 D.用炸药爆破拆除楼房,是利用了化学反应产生的能量 8.下列措施与理由之间的因果关系错误的是( ) A.白磷保存在水中———防止自燃 B.用灯帽盖灭酒精灯———隔绝氧气 C.加油站严禁烟火———防止爆炸 D.用扇子扇煤炉火———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9.有三瓶无色无味的气体X、Y、Z,它们分别是甲烷、氢气、一氧化碳中的一种,分别点燃三种气体,用干燥的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只有X和Z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有水滴出现,燃烧后分别向烧杯中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只有Y和Z的烧杯内石灰水变浑浊。则X、Y、Z分别是( ) A.H2、CO、CH4 B.CH4、CO、H2 C.CO、CH4、H2 D.CO、H2、CH4 10.化学兴趣小组同学采用图1装置对可燃性粉尘爆炸进行探究,爆炸的剧烈程度可用产生的最大压力来衡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中容器若没有加盖,实验会失败 B.实验中迅速下压打气阀,是为了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C.据图2可知,可燃性粉尘颗粒直径越大,爆炸威力越小 D.据图3可知,可燃性粉尘的浓度越大,爆炸越剧烈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40分) 本部分共包括4小题。 11.(10分·2024·青岛中考)化学反应需要一定的条件,控制条件可以调控化学反应。“启航”小组以“调控化学反应”为主题展开探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生火有道】 (1)观察生活:小组同学观察到天然气、木炭能燃烧,而水和石头不能燃烧,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实验探究:为继续探究燃烧的条件,小组同学设计并完成了图1所示实验。 已知:白磷着火点40 ℃,红磷着火点260 ℃。磷燃烧时产生污染空气的五氧化二磷白烟。 【现象与结论】 (2)①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②小红根据 现象,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评价与反思】 (3)①实验中小组同学认为图1装置存在不足,于是设计了图2所示装置。图2装置的优点为 。 ②小明对小红的结论提出疑问,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