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 物质的加热 仪器的连接和洗涤 稳基础 知识点1 物质的加热 1(1分)使用酒精灯时应注意安全,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 2(1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重大发现及结论都是从实验中获得的,但是实验过程中隐藏着危险,稍不注意就会造成安全事故,下列实验做法正确的是(D) A.为了获得感性认识,可以触摸试剂或尝试剂的味道 B.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拇指要放在短柄上 C.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可以对着自己或他人 D.洒在实验台上的酒精着火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盖 3(1分)下列图示的“错误操作”,与对应选项“可能产生的后果”不一致的是(C) 知识点2 仪器的连接、洗涤及装置气密性的检查 4(1分)下列有关仪器连接的描述错误的是(C) A.橡皮塞旋进容器口 B.玻璃导管口附近沾水后旋进乳胶管中 C.容器放在桌上,把橡皮塞使劲塞进容器口,这样才不会漏气 D.玻璃导管口沾水后旋进橡皮塞孔中 5(1分)下列有关仪器洗涤的说法正确的是(C) A.洗涤试管时,上下用力抽拉试管刷 B.滴瓶上的滴管取液后洗净再插入滴瓶 C.试管内壁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时,说明试管已洗涤干净 D.洗完的烧杯、试管、烧瓶都摆在实验台上 6(3分·教材习题改编)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连接仪器,烧杯中液面下导管末端可能出现下面a、b、c三图所示的现象。 (1)如果装置的气密性好,很快会出现的现象是 a (填字母,下同),冷却后会出现的现象是 b 。 (2)理化分析:气泡冒出的原因是用手握试管,使试管内气体 温度升高 ,气压变大,大于外压,在压强差的作用下,烧杯中液面下导管口冒出气泡。 巧提升 7(1分)实验室加热约150 mL的液体,可以使用的仪器是(C)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①③④⑥ D.②③④⑤ 8(1分)按照规程操作是保障实验成功的前提。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B) 9(1分)老师组织同学们到实验室亲身体验一下化学实验的魅力。某同学做完“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实验后,老师发现他使用的试管破裂了,其原因不可能是(A) A.用酒精灯外焰给试管加热 B.试管口略向上倾斜 C.没有擦干试管外壁的水便开始加热 D.加热完后的试管立即用水冲洗 10(1分)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检查甲图装置的气密性,并用传感器测量锥形瓶内压强的变化,图像记录如乙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 A.0~20 s时,瓶内压强减少 B.20 s后压强不再变化说明气密性良好 C.由0~20 s的图像可知,该同学的操作是向外拉注射器活塞 D.由20~80 s的图像可知,该同学移动注射器活塞后,立刻松手 培素养 11(6分)实验是化学学科最为突出的特点,是化学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途径。请结合所学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完成以下问题。 (1)用试管加热液体时,有时因操作不正确而出现错误。现有下列数据,用对应的序号填空。 A.45° B.90° C. D. E. F.~ ①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应使用试管夹,夹在离试管口 F 处; ②试管里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 D 。 试管要与桌面成 A 角。试管口不要对着自己或旁人。 (2)在题后的横线上简要说明操作可能造成的后果。 ①酒精灯熄灭后未盖灯帽: 酒精挥发,灯芯上留有水分,下次使用时不易点燃或燃烧不好 。 ②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大拇指压在试管夹的短柄上: 试管脱落 。 ③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试管口对着人: 液体溅出伤人 。 12(2分)思维模型的建构既方便于问题的解决,又能促进深度学习,如图1是小金同学对解决“气密性检查”类问题建构的思维模型: 结合小金建构的思维模型,完成如图2装置气密性检查相关操作的问题: (1)操作一:往锥形瓶中加水至如图2所示位置,从建模的角度分析,该操作归属于上述思维模型中的 构建封闭体系 。 (2)操作二:往锥形瓶中加水后,接下来应该是从 B (填“A”或“B”)管向瓶内吹气。 第2课时 物质的加热 仪器的连接和洗涤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